法治宣传网
法治宣传网   合作请联系微信716738729    热线:13944917050
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迪士尼“涉嫌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罗培新提最佳解决方案

发布时间:2019-08-14      来源: 上海法治报    点击:

近日,华政学子小王同学对垒上海迪士尼,直指后者禁止外带食品涉嫌违法。作为消费者的民众,天然地被代入原告立场,网上赞声一片。昨日,迪士尼回应称,关于外带食品与饮料的规定,与中国的大部分主题乐园以及迪士尼在亚洲的其他目的地一致……也就是说,迪士尼官方并不认为自己有问题。

 

以下这篇小文,纯粹是一篇法律技术帖,希望有助于丰富民众对于法律的理解。当然,如果还有助于该案的妥善解决,则是幸甚之事了。

 

 

首先,必须赞赏这名法科大学生。学以致用,践行法治,推动社会进步,功德无量。当然,研习法律者,无不服膺于古希腊哲人亚里士多德的训诫:法律是不受激情羁绊的理性(The law is the reason free from passion)。也就是说,我们需要的,不是情绪化的表达,而是言之有据的说理。

 

案情非常简单,梳理说来,法律点如下:其一,禁止食品外带的告知义务,是否已经适当履行?其二,禁止食品外带的管理规则,本身是否合法?其三,迪士尼在欧美国家允许外带食品,而在日本与中国则不允许,是否构成了歧视待遇?其四,迪士尼是否有权搜查游客的身体与背包?其五,本案的真实诉请是什么,应当如何处理?

 

迪士尼是否适当履行了告知义务?

 

这一问题并不涉及规则的合法性。原告小王主张,他通过一款App购买门票,但该App并没有禁带食品的提示,但上海迪士尼官网的“游园须知”规定,食品、酒精饮料、超过600毫升的酒精饮料,不得携带入园。由此构成第一个争点。

 

“游园须知”,是迪士尼为了重复使用而预先拟定,并在订立合同时未与对方协商的条款,属于典型的格式条款。

 

我国《合同法》第39条规定,提供格式条款的一方,必须采取合理的方式提请对方注意免除或者限制其责任的条款,并按照对方的要求,对该条款予以说明。另外,《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26条进一步规定,“经营者必须以显著方式提请消费者注意商品或者服务的数量和质量……等与消费者有重大利害关系的内容”。

 

而什么是“合理的方式”?我国《合同法》司法解释二第6条规定,提供格式条款的一方对格式条款中免除或者限制其责任的内容,在合同订立时采用足以引起对方注意的文字、符号、字体等特别标识,并按照对方的要求对该格式条款予以说明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符合合同法第三十九条所称“采取合理的方式”。提供格式条款一方对已尽合理提示及说明义务承担举证责任。

 

中国游客多年来形成的旅游习惯是自带食物,因而,迪士尼禁止外带食品入园,改变了老百姓的传统认知,当属“与消费者有重大利害关系的内容”,必须履行充分的告知义务。而何为充分?按照合同法司法解释二,必须是“足以引起消费者注意”,应当考虑以下要素:

 

第一,关于告知途径:在售票窗口、官网、微信及所有的第三方售票平台上,都必须以显著方式突出此条规定。

 

第二,关于告知时点:必须在消费者做出买票决定之前告知,以保证其做出的是知情的决定(informed decision),而不能是事后告知,更不能是准备入园之时才告知。

 

第三,关于告知内容:告知的内容必须清晰可辨,不存在争议。例如,迪士尼的“游园须知”规定禁入的是“食品、酒精饮料、超过600毫升的酒精饮料……”,这里的食品,应当理解为包括饼干、面包等一切食品(后文将论及合法性问题),但并不清楚的是,婴幼儿的辅食是否允许带入。如果再看“游园须知”的后面一款规定:“罐装或玻璃容器”(小型婴儿罐装食品除外)也不得入内,综合来看可以得出结论,禁止外还的食品,不包括婴幼儿的辅食。

 

在该案中,小王同学主张,其购买门票时,那款App并没有以显著方式告知不得带食品入园。这里需要考察的是,该款App的运营方与迪士尼公司存在何种法律关系,从而判定后者是否尽到了充分告知义务。如果没有尽到,则小王可以重大误解为由,在入园之前主张撤销合同,即要求退票。

 

 

然而,该案最为核心的问题是,迪士尼的上述规定是否无效?如果无效,则其后果就大大超越了退票的范畴了。

 

如果迪士尼所处的是竞争充分的市场,则禁止外带食品入园的规定,并不违法

 

该案经媒体曝光后,民意汹涌,几乎一边倒地支持原告小王,期间还夹杂着中美贸易摩擦背景之下的特别情绪。民众认为,迪士尼的告示,剥夺了消费者的选择权,应当归于无效。此种观点的支持者,通常会援引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26条的规定,即“经营者不得以格式条款、通知、声明、店堂告示等方式,作出排除或者限制消费者权利、减轻或者免除经营者责任、加重消费者责任等对消费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规定……格式条款、通知、声明、店堂告示等含有前款所列内容的,其内容无效”。我国《合同法》也有类似规定,但表述略有差别。《合同法》第40规定“……提供格式条款一方免除其责任、加重对方责任、排除对方主要权利的,该条款无效”。

 

两部法律的区别在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强调的是“限制消费者权利……等不公平、不合理的规定”,而《合同法》则着眼于“排除对方主要权利……”,但细为解读规则,可以发现,两条规定的法意相通:如果并没有排除消费者的主要权利,或者限制了消费者权利,但此种限制并不会导致不公平、不合理的结果,则此种限制并不会归于无效。

 

 

旅游设施出于安全与卫生的考量,会设置一些管理要求,这些要求或多或少会影响消费者的权利,但只要是合情合理的,消费者通常也不会拒绝遵守。例如,《迪士尼乐园游园须知》规定,不得携带武器、易燃易爆物品等入园,游客均无异议。

 

合法性最难判断的是商家的差别定价行为。这种营销策略表面上排除了消费者的某些选择权,但在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下,并没有违法之虞。

 

差别定价,是指经营者采取两种或多种价格销售同一种产品或服务的行为,是一种“以顾客支付意愿”来制定不同价格的定价方法。由于餐饮、电影院等都是充分竞争的市场,具有高度的可替代性,如果经营者的格式条款不合理,有损消费者利益,消费者可以用脚投票,选择其他的商家。

 

因而,对于充分竞争条件下的商家的经营规则,法院最好不要干预,除非有证据证明存在价格卡特尔行为,即两个或两个以上具有竞争关系的经营者为牟取超额利润,以协议或其他方式,共同商定商品或服务价格,从而限制市场竞争的一种非法行为。举例来说,如果上海所有的电影院暗中密谋,将电影票价格或者爆米花价格整体上扬至暴利水平,则显然会因价格卡特尔行为而无效。

 

基于以上分析,如果认定迪士尼所处的是充分竞争条件下的市场,与欢乐谷、海昌海洋等存在竞争关系,则其禁止外带食品入园的规定,事实上是对游客进行了差别定价:同样完成一趟游玩,那些比较爱吃的,要多付钱,而那些吃得少或者不吃的,则少付钱。这本身并不违法。用大白话说,就是“价格贵,你是知道的;你爱来不来,你爱吃不吃,都随意,没有人逼你”。其结果是,那些吃得多的,补贴了门票的价格,使门票价格保持在合理的水平。

 

当然,有游客认为,迪士尼不允许外带食品,是为了节约自己的管理成本,同时高价销售自己的食品,这是个非常合理的推断。但动机本身向来不影响合法性判断,如果迪士尼处于竞争充分的市场,只要充分披露即可,格式条款不会因为动机不够高尚而无效。

 

然而,如果迪士尼属于具有支配地位的经营者,则是完全另外一番光景了。

 

如果迪士尼具有市场支配地位,则禁止外带食品入园的规定涉嫌违法而无效

 

什么是市场支配地位?按照我国《反垄断法》的规定,是指经营者在相关市场内具有能够控制商品价格、数量或者其他交易条件,或者能够阻碍、影响其他经营者进入相关市场能力的市场地位。

 

在这个概念中,首先要界定“相关市场”(relevant markets)。在迪士尼案中,我们要分析的是,相关市场的范围有多大,这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确立何种标准。如果确立以“户外、多项目、家庭亲子”为特征的综合游乐设施标准,相关市场的范围就大多了,包括锦江乐园、欢乐谷、海昌海洋公园等等;而如果以“为梦想插上艺术和科技的翅膀、孩子们心心念念的向往之地、如果不去将可能给父母留下终生遗憾”为标准,则相关市场的范围会小很多,甚至是独此一家了。

 

接下来,还必须界定的是,迪士尼是否具有支配性地位。按照我国《反垄断法》第19条的规定,一个经营者在相关市场的市场份额达到二分之一的,或者两个经营者在相关市场的市场份额合计达到三分之二的,或者三个经营者在相关市场的市场份额合计达到四分之三的,可以认定为具有支配地位。在界定相关市场份额之后,这一问题就是个实证问题,可以通过门票收入,经过简单测算而得出。

 

 

如果经过分析认定,迪士尼在“相关市场”中具备支配地位,则可以认定上海迪士尼属于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经营者。根据我国《反垄断法》第17条规定,以不公平的高价销售商品,构成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属于禁止之列。这样,迪士尼园区内,可乐20元一瓶,香肠35元一根,汉堡75元一个……与市场公允价格相距甚远,可以认定为是迪士尼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并且利用游客来回进出园区颇为不便、而且必须就餐的现实,捆绑了餐饮销售行为。

 

搜包、差别待遇及企业社会责任

 

至于迪士尼有没有权利搜身查包,这是一个不言自明的问题。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27条,经营者不得对消费者进行侮辱、诽谤,不得搜查消费者的身体及其携带的物品,不得侵犯消费者的人身自由。

 

假设禁止外带食品入园合法,游客必须普遍遵守,迪士尼工作人员有权通过目力检视和言语劝导,要求游客予以配合。如果迪士尼员工认为游客涉嫌将食品“混装”入场,必须搜身或查包,也只能请求具有执法权的人员配合检查。一个可资借鉴的做法是,笔者在耶鲁访学时,每次进出图书馆,都会主动打开自己的书包,图书馆管理人员也只是看一看即可放行。这是一种文明社会的默契。

 

如果因管理能力不及,个别游客将食品混入园区,也不是什么天大的事情,迪士尼可以通过支付环境治理成本来解决(收取的高额票价应当覆盖这一成本),但绝对无法因此自我赋权,对游客搜身检查。人格尊严、人身自由等法益价值,远远超过商业利益。

 

另外,迪士尼在欧美国家允许游客外带食品,而在日本与中国则不允许,是否构成了歧视待遇?这是最容易激起国民情绪的一点。在这一点上,笔者认可迪士尼在试运行后做出的选择:在中国和日本(中国游客也很多)的迪士尼,拥有超大的客流量,而且中国游客当下并没有普遍形成良好的环保习惯,如果允许外带食品,迪士尼园区有可能时时飘荡着方便面的余味、鸡腿、鸭舌残渣遍地皆是……即便能够通过加大投入及时清理,但观园的感受一定大打折扣。允许迪士尼根据游客密度与游园习惯设置差异化的管理规则,这是文明理性的一部分,与歧视无关。

 

最后想说的是,迪士尼能够投入运营,中方投入了大量的资源,包括夯实平整土地,对土壤做无害化处理,保证湖水达到饮用水标准,专门修建了地铁并设立了“迪士尼”站点,并在安保方面投入了大量的显性和隐性成本……这为迪士尼公司(尽管是商业公司)履行社会责任,提出了一定的期许。而遵守商业道德与社会公德,也是我国公司法力倡的行为准则。

 

事理法理,无外乎常情常理。游客们能够接受的是,不带食品,而且园区的餐饮价格略高于园区之外,但绝对不能接受暴利价格。

 

因而,本文的结论是,上海迪士尼根据中国游客频密、食品包装垃圾污染严重的特点,以合同约定的方式,排除了游客外带食品入园的权利,以保证园区洁净有序,改善游客游园体验,只要“游园须知”进行了充分且妥善的披露,固无不可。但有问题的是,在具备一定市场支配地位的情况下,迪士尼既排除了游客外带食品权,同时以价格畸高的方式提供餐饮,涉嫌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殊为不妥。

 

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华政小王同学的诉请,似乎可以稍作变更:从主张迪士尼禁止外带食品的规定无效,变更为主张迪士尼涉嫌滥用市场支配地位,以不合理的价格捆绑销售餐饮。但无论如何变更,小王同学的初心,都值得激赏。

 

该案最好的解决方式,是迪士尼仍然禁止外带食物,但将园区餐饮价格降至合理水平,双方在法院主持下调解结案。法平似水,道不远人。祝福各方!

 

(感谢孙维飞副教授、纪海龙教授、唐健盛先生、常江博士、陈赛金博士等对本人的启发)

 

来源 | 上观新闻

作者 | 罗培新,系上海市司法局副局长、法学教授

  编辑 | 王菁



(责任编辑:总编办)

友情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  |   国务院法制办  |   新华访谈网  |   中国法院网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财政部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国家信访局  |   审计署  |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理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刑事法律网  |   新华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人大网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公安部  |   司法部  |   中国法学会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