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宣传网
法治宣传网   合作请联系微信716738729    热线:13944917050
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郑秉文:取消公积金存在福利分房的可能性,那将更不公平。

发布时间:2020-05-31      来源: 经济学家圈    点击:

郑秉文: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承受着较大购房压力,取消公积金就意味着他们解决住房问题存在回归到福利分房的可能性,那将更不公平。

 

中房报记者 李燕星 北京报道

 

近期,取消住房公积金的话题引发热议。

 

2020年两会召开在即,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带来一份关于改革住房公积金制度的提案。他认为,评价住房公积金制度,要从效率和公平两个方面来考察,即制度效率和制度公平性。

 

在住房公积金制度效率方面,郑秉文认为,其一,受益率比较高。建立公积金制度以来,累计发放个人住房贷款3335万笔,其中双职工占三分之一,即约有5500万人受益,在1.44亿实际缴存者中,38%的人成为住房贷款人,这个受益比例是比较高的。

 

其二,每笔房贷平均高达40万元。2018年发放个人住房贷款253万笔,发放金额1.02万亿元,平均每笔40万元,在三线城市交首付后就基本上解决了职工购房问题。

 

其三,一年发放的贷款可为职工节省2000亿利息。公积金贷款利率低,五年期以上3.25%,比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基准利率低1.65-2个百分点,仅2018年发放的贷款,就节约职工利息2020亿元,按平均10年贷款期算,每笔贷款节约利息支出8万元。

 

其四,行政管理成本来自提取的管理费。全国有342个公积金管理中心,服务网点3439个,从业人员4.4万人,2018年提取管理费117亿元,每亿元资产的综合管理成本仅21万元。这是全国很少有的自收自支的福利制度,而其他几乎所有缴费型和非缴费型福利制度都是靠财政养活的,甚至包括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

 

在住房公积金的制度公平性方面,郑秉文认为,其一,覆盖面逐渐扩大。截至2018年,公积金实缴人数1.44亿,在具有可比性的社会保险中,除医疗和养老以外,失业保险覆盖1.96亿人,生育保险2.04亿人,而它们强制性要大于住房公积金。其他一些缴费型制度覆盖人数就更少,例如,企业年金覆盖人数不到2400万。

 

其二,私企缴存职工占比不断提高。在1.44亿人缴存者中,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占31%,国企20%,私企31%,外资8%,其余10%为民非、集体企业和其他类型单位等。我国狭义的正规部门就业是指城镇公司制机构和城镇集体单位,就业人数1.7亿;广义是指还要加上1.4亿城镇私营就业人员,指经营地址设在县城关镇以上的私营企业就业人员。失业和工伤保险、公积金覆盖的主要是狭义的正规部门就业人员,广义的1亿多县域私企没有包括进来。2018年公积金新开户1990万人,其中私企占50%(994万人),这说明发展趋势正在进一步好转。

 

其三,透明性很好。每年向全社会公布的“年报”信息齐全,包括缴存人员按单位性质划分比例情况(公务员、事业单位、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等)、按类型公积金提取情况(提取原因、人数、比例金额)、各种类型贷款情况(房屋类型、面积、套数等)、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试点贷款情况、业务收支及增值收益情况、各省住房贷款和增值收益分配情况、资产风险情况等,在全国的缴费型和非缴费型福利制度里,这是透明度最高的。

 

因此,郑秉文得出结论表示,从上述效率和公平两个角度看,公积金的表现并不很差,为职工缓解住房难发挥了作用,其历史使命并未完结:中央部委和一、二、三线城市各级政府和事业单位每年公开考试录用的人员承受着较大购房压力,同时又承担着国家机器运转职能,取消公积金就意味着他们解决住房问题存在回归到福利分房的可能性,那将更不公平。

 

不过,郑秉文也指出公积金目前确实存在很多问题,最大问题有两个:一是投资收益率太低,跑不赢通胀,缴存职工记账利率更低;二是统筹层次太低,贷款率高的地区(天津99.5%)和低的地区(青海78%)之间不能调剂。

 

对此,他也提出了改革建议,“公积金应加快改革步伐,而不是因噎废食,其思路有四:一是提高统筹层次,加强地区间互融互通,提高收益率;二是整体改制为国家住房公积金管理公司,成为独立法人的非银行金融机构(美国两房和吉利美的思路);三是改组为国家住房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的思路);四是与企业年金合并(新加坡中央公积金的思路)。”

 

董明珠说给公积金不如给房子?那么问题来了

 

中新经纬

 

公积金存废之争再起波澜。21日,格力电器事长董明珠在接受媒体访谈时称要给九万员工一人一套房,建议取消公积金,(因为)企业给员工买的公积金,员工走了之后就拿走了,企业买的(公积金)就没有了,应该减轻企业的负担。

 

董小姐的言论再度引发网友热议。有网友表示,不是每个公司都有实力发房子,对于这些公司的员工来说,公积金可以减轻不少负担。

 

公积金存废之争持续升温

 

事实上,取消公积金的争议早已有之。早在2014年,就有专家提出公积金已经达不到最初设计的目的,反而会催生出社会不公等问题。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降低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负担成为各界共识,而“取消公积金”作为举措之一也被频频提及,触动各方神经。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黄奇帆2月11日撰文称,建议取消企业住房公积金制度,理由是住房公积金制度是上世纪90年代初从新加坡学来的,现在我国房地产早已市场化,商业银行已成为提供房贷的主体,住房公积金存在的意义已经不大,将之取消可为企业和职工直接降低12%的成本。这一言论旋即引发了一场公积金存废之争。全球财富管理论坛理事长、中国财政部原部长楼继伟、董明珠等人也相继表态,称赞成取消公积金。

 

2月13日,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金融学教授刘俏、张峥联合撰文,旗帜鲜明地反对黄奇帆的观点。在《我们为什么反对“取消企业住房公积金制度”的政策建议?》一文中,两位教授称,“取消企业住房公积金制度”是一个不恰当的,甚至可以说是一个糟糕的政策建议,不仅不能在‘非常时期’真正给企业减负,而且会破坏正常的市场规则和秩序,给经济生活带来一系列不必要的负面冲击。”

 

上述文章同时指出,公积金贷款的低利率对于居民的购房消费有很大的价值。在讨论政策建议时,切忌把北京、上海、深圳和广州这样一线城市的经验数据过度放大。中国333个地级市情况差异极大,一刀切的政策可能带来的负面伤害不可不察。

 

公积金并非“鸡肋”

 

公积金在购房者实际购房时究竟有没有用?北京一名地产中介向中新经纬记者介绍,他在日常工作中观察到,如果不是急于在短时间内迅速成交,大部分购房者仍愿意选择公积金贷款或者公积金加商业贷款组合贷款,这样能给购房省下不少成本。

 

以北京为例,在贷款100万元、25年等额本息还清的情况下,按照首套房商业性贷款利率5.75%计算,每月需还款6382.02元,利息支出为91.46万元;以当前公积金贷款利率3.25%计算,每月还款4873.16元,利息支出为46.19万元。100万元的住房贷款,纯公积金贷款比纯商业贷款少还约45万元的利息。对于不少购房者来说,40多万元的利息都不是一个小数目。

 

2019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发布的《全国住房公积金2018年年度报告》显示,2018年,住房公积金贷款重点满足基本住房需求,当年发放的个人住房贷款中,中、低收入群体占95.73%,首套住房贷款占85.91%,144(含)平方米以下普通住房占89.45%,住房公积金贷款重点支持中低收入职工购买首套普通住房。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认为,从效率和公平两个角度看,公积金的表现不是很差,为职工缓解住房难发挥了作用,其历史使命并未完结。他也同时指出,公积金存在的最大问题有两个:一是投资收益率太低,跑不赢通胀,缴存职工记账利率更低;二是统筹层次太低,贷款率高的地区(天津99.5%)和低的地区(青海78%)之间不能调剂。

 

改革公积金眼下已经势在必行。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发布《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提出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改革住房公积金制度。近期,各地公积金政策更新步伐也不断加快,北京、成都、重庆等城市除了允许企业缓缴住房公积金以减轻企业负担外,还调整了公积金的提取范围、提取额度及贷款申请条件等。

 

 

摘自:经济学家圈

 


(责任编辑:总编办)

友情链接: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学会  |   国家信访局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财政部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中国法院网  |   新华访谈网  |   国务院法制办  |   审计署  |   最高人民法院  |   中国法理网  |   司法部  |   公安部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新华网  |   刑事法律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