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宣传网
法治宣传网   合作请联系微信716738729    热线:13944917050
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朱信凯:最终农民应该是社会向往的职业之一

发布时间:2020-06-20      来源: 乡村振兴大政要论    点击:

 
 
我们现在的农民更多是身份的概念。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进步,实际上,最终我们的农民也会成为一种职业,就是农业产业的从业人员,其收入不会比城市里面的工人低,它应该是人们向往的一种职业。
未来这种代表着贫穷的乡村和农村慢慢就消失了,变成了小型的城镇、微型的城镇,它的居住环境特别好,社会化服务体系特别完善,甚至于是城里人向往的地方。
无论农民和农村怎么转变,要记住,农业是永恒的。它是一个集技术、经济、政治和国家安全于一体,与整个人类的进化史相并存,并随社会发展与进步,越来越表现为多功能性的、永恒的魅力产业。
我们99%的食物来源于农业,只要人活着,无论再高的科技水平和发展状况都需要吃饭,只要是需要吃饭就需要农业。

 
即使通过高科技把人类送上了太空,实际上在太空生存中最大的障碍就是可持续的、多样化的食物供给,这还是农业的问题。
人们现在一提到农业就皱眉头,同时又天天在想追求自然、健康、原生态,追求乡愁,而你追求的这些东西来自于哪里?来自于农业。我们许多的城市居民非常喜欢看《舌尖上的中国》,那是因为《舌尖上的中国》讲的就是食品、农产品,是农业提供的。
形象地讲,过去的农业主要是满足嘴,现在除了这点外,眼要秀丽,鼻要芬芳,耳要动听,要满足全方位的五官的感受。
习近平总书记讲过,“百业农为先,农兴百业兴,世界各国皆通此理”。也就是说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无论你的经济发展到什么阶段,农业的地位是始终不变的。
美国早就不是一个农业社会了,但美国的内阁部委里面除了五角大楼国防部,农业部可能就是最大的一个部了,它管理着全国从田间地头到餐桌的全食物链。欧洲国家对农业也很重视,都有一个庞大的农业顶层设计。
接下来探讨职业新农民应该具备什么特点。我想,这三个特点必须要有:情怀、能力和尊严。
第一,要有情怀,你要热爱农业、热爱农村,愿意把农业事业作为自己的追求,这一点非常重要。情怀实际上就是兴趣,很多农业大学的大学生毕业回乡去创业,承包大量的土地去规模经营,去作特产养殖等等。这里商机是一方面,情怀是创业的基础。
第二个要有能力、有文化、有技术、会经营。为什么我说高中毕业比初中毕业要好,因为我们专门作过研究,高中毕业生接纳新知识的能力要比初中毕业生高得多,所以要有文化才能懂技术,才会经营。
第三个方面,要有尊严。2018年起,我们设立了农民丰收节,为什么设这么一个节日?很简单,就是要让中国的农民有尊严,有幸福感,有获得感。实际上发达国家的农民是一个社会向往的职业,是大家都愿意去做的职业。
我们来看日本的一个案例:日本的自立农户一年的家庭收入转换成人民币的话,是49.7万元,在家庭收入里,农业的收入大概是41.4万元,是以农业收入为主。日本非农民的一般居民家庭收入是多少呢?33.8万元,明显低于专业农户、自立农户的每年的收入,当然日本每年还有大量的非农业人口转移到农业领域来。
(作者: 朱信凯,系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来源:京报理论头条号6月18日



(责任编辑:总编办)

友情链接: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学会  |   国家信访局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财政部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中国法院网  |   新华访谈网  |   国务院法制办  |   审计署  |   最高人民法院  |   中国法理网  |   司法部  |   公安部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新华网  |   刑事法律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