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张维迎:医疗体制的问题出在哪里?

发布时间:2023-10-14      来源: 辛庄课堂    点击:

 
 
 

 

  最近有关医疗体制改革的争论非常多,有一种非常流行的说法:现在医疗体制中存在的问题应该归咎于市场化改革。在我看来,这种看法是没有根据的。大家总讲"看病难""看病贵",其实在一个真正的市场中,"难"和"贵"是不可能同时存在的。市场化可能带来"看病贵",但是不会带来"看病难";如果看病又贵又难,那只能说明我们没有真正地按照市场去做。

  这样说,并不是主张医疗服务都要通过市场来做。但如果将医疗体制中存在的问题全部归咎为市场化改革的话,不仅归错了原因,而且会使下一步的医疗体制改革迷失方向,对我们未来的改革也没有好处。市场最重要的一方面就是自由竞争,改革开放以来,医疗市场基本上还是国家垄断。市场的第二个要素就是价格自由,但是医疗服务没有价格自由,特别是医务人员的工资报酬制度完全不是按照市场来做,医务人员也不具有充分的流动性。

图片

  我们现在医疗体制中存在的这些问题,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呢?简单地说,就是政府对医疗的垄断,政府本身做不好,也不让别人做,就导致了严重的医疗供给不足。按理说,社会对医疗服务的需求增长一定高于经济增长,但中国医疗服务供给的增长远低于人均收入的增长。举个简单的数字,1978年到2004年国家的GDP增长了近十倍,而医院的床位数只增加了60%。政府垄断导致整个中国的医疗服务严重供给不足,不仅诱发了医疗费用的超常增长,而且导致了现在形形色色的其他问题。

 

  未来的医疗体制改革,可以简单地用两个问题来概括,第一个问题,设想要达到一种给定的医疗服务,那什么是成本最低的办法?第二个问题,如果我们知道对每一种给定的医疗服务,什么是成本最低的办法,我们再找到按照国家的经济实力水平,我们应该达到什么样的医疗服务水平?在政策设计过程当中,有两个因素要考虑:一个是参与约束,一个是激励相容约束,我们设计的任何体制,如果不满足所有当事人的激励相容原则,肯定不能起到实际效果。

  医疗体制改革要解决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是:医生究竟是谁的代理人?他们是政府的代理人还是药厂的代理人,还是患者的代理人?在过去的医疗体制下,医生是政府的代理人,在改革过程当中,很多医生成为药厂的代理人,而不是患者的代理人,我认为在一个健康的医疗市场下,医生应该是患者的代理人,应该是站在患者的角度,为患者提供服务,然后再处理与其它方面的关系。

 

  此外,医疗体制改革,必须开放医院的进入权。我们现在所讲的公立医院、私立医院、盈利性医院、非盈利性医院,也就有四种可能性:第一种是公立非盈利性医院、第二种是公立盈利性医院,第三种是私立盈利性医院,第四种是私立非盈利性医院。可能以后中国的相当一部分医疗服务仍然要政府的公立医院来提供,但是要留出一定的空间让私立医院存在,所以我觉得最关键的是开放医院市场,允许非国有的、私人的资本甚至外资进入办医院。以美国目前来看,非盈利性机构在整个GDP占5%,但是,60%的社区医院都是非赢利性的,它们提供了70%的床位数,为70%的住院患者提供了服务,另外提供了30%的护理服务,这些可以供我们参考。政府有责任办医院,有义务提供基本的医保,但是政府没有权利限制私人和其它机构办医院。

 

  如果真正允许私人的机构、公司办医院的话,我觉得还可以解决一个很重要的转移支付问题:高收入阶层选择在私立医院就医,费用通过商业保险支付,省下来的钱可以用于低收入人群。其实,医疗收费自古就有收入再分配的功能,过去乡村的郎中给富人看病收费高,给穷人看病收费低甚至不收费。但如果继续由政府垄断医院的话,这个问题是没有办法解决的。很多国家的经验已经证明,普遍性的政府补助对富人更有利。政府舍不得让富人多付费,就没有办法帮助穷人。中国现在的情况就是这样,不仅医疗是这样,教育也是这样。我们以为是为穷人,实际上是补贴了富人。让高收入阶层通过付钱从而节省自己获得医疗服务的时间,实际上也是一个双赢的选择。

  我还要强调一点,无论是公立性医院还是私立性医院,无论是盈利性医院还是非赢利性医院,医院服务人员都有权利以合法的形式得到合理的报酬。现在我们经常将医务人员收"红包"归结为道德问题,这是不太恰当的。医务人员与我们所有人一样,都有理由以合法的形式拿到合理的报酬;如果不能以合法的形式得到合理的报酬,就会导致不合法的报酬,包括回扣、"红包"等等,最后污染了整个医疗队伍。如果医务人员能够拿到合理的报酬,就可以解决医务人员成为药厂代理人的问题,使得医务人员真正成为患者的代理人。

 

  此外还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是医疗价格的扭曲。治疗的价格压得太低,迫使医院不得不在药品方面寻求补偿,即"以药补医",这个问题必须解决,否则没有办法解决医院和药厂勾结起来欺骗患者的问题。

  总之,我要强调的是政府有责任办医院,但是没有权利阻止私人和其它机构办医院;政府有义务为医疗服务花钱,但不可以扭曲价格;医务人员有责任遵守职业道德,但也有权利以合法的形式获得合理的报酬。我还要特别强调,政府有关部门要在深思熟虑之后再出台一些政策,不要头疼医头,脚疼医脚,乱出一些没有办法实施的政策。

  本文根据作者于2006年3月10日在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卫生经济与管理系举办的“国家药品集中招标与采购政策研讨会”上的发言整理,发表于《健康报》2006年3月16日。




(责任编辑:总编办)

友情链接: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学会  |   国家信访局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财政部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中国法院网  |   新华访谈网  |   国务院法制办  |   审计署  |   最高人民法院  |   中国法理网  |   司法部  |   公安部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新华网  |   刑事法律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