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医疗反腐这个话题挺热。今年以来落马的医院“一把手”也非常多,更有同一家医院院长、书记接连落马的情况。
问:医院内部有哪些内控监督管理组织和制度,平时如何展开工作,目前存在什么缺陷,为什么这些内控监督制度阻止不了腐败现象发生?
答:在医院内控监督遏制腐败这个问题上,我们并非没有制度安排。目前医院内控监督制度主要有五个,一是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党委把方向、管大局、做决策、促改革、抓落实,院长负责医院的行政、医疗、科研和教学,负责抓好党委决策的落实。“三重一大”(重大事项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要项目安排、大额资金的使用)必须经集体讨论做出决定。
二是医院内部各种委员会,属于专家治院的一种制度安排,负责重大事项的决策咨询和商议,比如药物治疗和管理委员会就是负责医院临床用药目录制定的专家机构。
三是职工代表大会,对于重大问题,特别是与职工关系密切的事项应该由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这是医院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的一个重要方式。
四是内部审计和总会计师制度,也是医院内部防风险反腐败的重要制度安排。
五是院务公开制度。早在2006年,卫生部就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行医院院务公开的指导意见,提出医院重大决策、重要人事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及大额度资金使用情况;年度财务预、决算主要情况;重点监控药品使用情况;岗位设置、岗位评聘、解聘、辞聘的标准及程序,薪酬体系;纠正行业不正之风投诉信箱、电话;领导班子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情况要向职工公开。
但是,这些制度设计并没有被很好利用。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被异化为党委书记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把集体领导变成了个人领导,专家参与决策、职工民主监督和内部审计变成了某些个人的工具,院务公开成了形式,使得好的制度形同虚设,这是医院内部腐败难以避免的一个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