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电商舆情报告》梳理全年大事件,大致分为“期望——失望——期望”三个阶段。报告预测,2015年,电商行业将进入一个在规范中发展、在发展中规范的新阶段,政府强化监管、媒体继续曝光、企业不断加强自律和品牌建设将成为电商行业的一种常态。
报告内容具体如下:
一、年度大事记
时间
事件
来源
热度
1月
支付宝前技术员工李某涉嫌将多达20G的用户数据非法贩卖他人,这些用户资料,包括公民个人的实名、手机号、电子邮箱、家庭住址、消费记录等。
经济观察报
★★★★★
2月
工商总局公布《网络交易管理办法》,明确网络商品经营者和有关服务经营者应承担的义务,以及违反这一管理办法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人民日报
★★★★
3月
新《消法》和《网络交易管理办法》正式施行,消费者对网络消费充满期待,电商行业面临消费维权新考验。
中国工商报
★★★★★
3月
央视曝光亚马逊、当当网售卖雅诗兰黛等假化妆品,随后亚马逊、当当网下架相关产品并公开道歉,工商部门对涉事商家进行查处。
中央电视台
★★★★★
5月
福建消费者林某在淘宝网购买商品遭欺诈,要求淘宝网提供卖家真实名称、地址和有效联系方式遭拒后,将淘宝网诉至法院。
中国消费者报
★★★★
7月
央视曝光携程旅行套餐存在“霸王”行为,退票费用高得惊人。此后多家媒体跟进报道在线旅游网站“霸王退票费”问题。
中央电视台
★★★★★
7月
一家名叫祥鹏恒业的供应商被爆通过聚美优品等多个知名电商平台销售假冒服装和手表。聚美优品当天发表声明,称已关闭该违规店铺,紧急下架将所有商品,同时提供无条件退货处理。
腾讯科技
★★★★★
8月
国家工商总局要求各地工商部门对电商企业进行检查,重点检查电商企业标注不适用无理由退货规定的商品、购买过程中“一对一”确认环节、因拆开外包装查验商品而被拒绝无理由退货问题。
北京晚报
★★★★★
8月
深圳市罗湖区人民法院判处深圳市誉东方投资管理公司两位主要负责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国内尚无其他相关判例,该判例成为国内P2P被判“非法集资”的第一案。
21世纪经济报道
★★★★
10月
亚马逊网站将一款近1000元扫地机器人标出94元的低价,至少数千名消费者在下单后被以“商品缺货”为由单方取消订单。
北京晨报
★★★★★
11月
“双11”前,国家质检总局公布网售儿童玩具、服装、鞋类、背提包、小家电5大类14种产品抽查结果,合格率只有73.9%,凡客诚品11批次产品不合格。
新京报
★★★★★
12月
国家工商总局公布“双11”当天对多家电商平台促销商品抽检结果,天猫、1号店、乐蜂网、苏宁易购、亚马逊被发现不同程度存在售假问题。
北京日报
★★★★★
注:
年度大事记数据由消费者网舆情监测室和金鼎影响力市场调查中心提供
二、年度概述
2014年,对电商行业来说,无疑是丰收的一年。但对消费者来说,快速发展的电商和方便快捷的网购,并没有让消费者完全感到舒心。
梳理全年大事件,大致可以分为“期望——失望——期望”三个阶段。
在3·15之前,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以下简称新《消法》)规定,经营者采用网络、电视、电话、邮购等方式销售商品,消费者有权自收到商品之日起7日内退货。国家工商总局公布的《网络交易管理办法》,也对“7天无理由退货”、网络商品经营者和有关服务经营者的责任义务进行了明确。也就是说,消费者就算冲动消费了,也还有“后悔权”,这确实让中国消费者充满了期待。
然而,“后悔权”真的能落实吗?3月15日新《消法》和《网络交易管理办法》正式施行后,有关电商的消费纠纷并没有因此减少,相反出现了井喷式增长。以北京地区为例,北京市有关部门全年受理消费者投诉79694件,其中涉及网络零售的投诉47794件,同比增长51.4%,占到全市投诉总量的59.97%。
造成电商投诉明显增多的原因,主要是经营者与消费者在“7天无理由退货”适用范围、退货时“商品完好”标准等问题上存在较大分歧,一些经营者将“商品完好”的概念等同于“不影响二次销售”,退货标准过于严苛,导致消费者退货处理周期长、效率低,从而引发消费争议。
据中国消法学研究会和北京市消协委托消费者网及北京金鼎影响力市场调查中心开展的一项调查显示,新《消法》和《网络交易管理办法》施行3个月后,仍有67.32%消费者表示“7日无理由退货”时遇到过障碍,80.57%消费者认为网站制定不公平格式条款对“7日无理由退货”设置门槛,41.09%消费者认为“商品完好”和“不影响二次销售”最容易引发“7日无理由退货”争议。这一调查结果说明,“7日无理由退货”等规定在执行中不尽人意。
更让消费者失望的是,媒体关于亚马逊、当当网、京东商城、聚美优品等大型知名电商涉嫌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的报道。先是央视《经济半小时》曝光亚马逊、当当网售卖雅诗兰黛等假冒化妆品。然后媒体爆出一家名叫祥鹏恒业的供应商,通过聚美优品等知名电商平台销售假冒服装和手表。聚美优品虽然当天就承认了售假问题,并已关闭涉事店铺,下架所有涉事商品,为消费者提供无条件退货处理,但关于消费者的赔偿问题始终没有给出合理说法。随后国家工商总局公布对“双11”促销商品的抽检结果显示,天猫、1号店、乐蜂网、苏宁易购、亚马逊仍然存在不同程度的销售假冒伪劣商品问题。
就在消费者对电商行业缺乏信心的时候,作为履行市场监管职责的政府职能部门,国家工商总局认识到网络市场监管问题的严重性,多次在重要场合明确指出,要进一步加大网络市场秩序整治力度,突出对网络交易平台的重点监管,深入开展2015红盾网剑专项行动,打击网络商标侵权和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等违法行为。
历经期望、失望的消费者也逐渐意识到,对于薄积厚发的电商行业来说,单凭一部法律或者一个法规,确实很难把消费者权益保护真正落到实处。消费者开始把希望寄托于政府部门的监管,期望2015年政府职能部门切实加大网络市场监管力度,期望看到除常规的约谈、抽检、通报等监管手段外,还可以看到更加严厉的查处和从重的处罚,真正把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