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曹思源:公民,请抬起你高贵的头!

发布时间:2015-04-27      来源: 思享学人    点击:

 

每个人从呱呱坠地的那一天开始就是公民,到了十八岁则成了一位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公民。

公民资格的取得,说起来很简单,那就是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下简称宪法)第三十三条规定的:凡是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中国国籍法规定:父母双方或一方为中国公民,本人出生在中国,即具有中国国籍。

既然如此简单,那为什么我还要为自己是个公民而感到很荣幸呢?这种荣幸感是比出来的。跟谁比?跟前人比。远的不说,就说1858年出生的康有为先生,人虽才高八斗、名震中外,但他却不是公民,而是封建专制的大清帝国的一个臣民。臣民与公民可大不一样!封建时代,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整个国土都是封建王朝的私有财产,全国所有的人都是封建王朝的臣民,也就是奴才。老百姓的身家性命不在自己手里,“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

而我们生为现代共和国的公民,具有独立的人格。我们不接受任何人的奴役,我们的生命、财产权等一系列合法权利,只属于我们自己。这难道不是生逢其时、十分荣幸么?

总之,国民在不同时代、不同的政治体制下,具有不同的身份:在封建时代,只能俯首称臣;而在共和时代,就应昂首挺胸。二者有着天壤之别!

此外我们还常见“人民”二字。一般来说,它不是法律用语,而是一个政治用语,根据公民的政治态度不同而将他们划分为“人民”与“敌人”。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民”的范围往往有所不同。按照中国共产党的政策,地主、富农在抗日战争时期只要是抗日的,都算人民一分子。到土地改革时期,他们便成了敌人。

在社会主义革命时期,资本家是革命的对象,属于敌对势力。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中共十六大文件和宪法修正案,已经明确地把私营企业的投资者列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划入人民阵营。

“人民”是集合名词,不能直接指称个体,而“公民”既是整体概念,又有个体的含义。这里的微妙之处,可谓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有一次我指着墙上“为人民服务”的标语,质问一位政府机关工作人员为什么工作不负责任,他振振有词地反击:“我是为人民服务,不是为你一个人服务的!”一时间我倒“理屈词穷”了。

显然,“我就是人民!”逻辑上说不通。而公民既是整体也是个人,而且法律上也不允许将公民按所谓好坏标准分划等级。即使是违法犯罪、正在服刑的囚犯,虽然其人身自由已被依法剥夺,但是只要没有被剥夺政治权利,在服刑期间他们仍然享有公民选举权。他们的人格权、财产权、宗教信仰权等也仍然受法律保护,谁也不得侮辱、打骂、虐待他们,不能剥夺他们的合法财产,不能强迫他们改变宗教信仰。只要此人还活着,任何人都不能剥夺他的公民资格,也不能像对某些违法的外国人那样,将其驱逐出境。

现代公民的私人领域包含个人、家庭、亲友关系。只要不涉及刑事或民事案件,公共权力不应干涉私人自由。

公共领域包括政治、法律领域和其他社会生活领域。在这些不同领域,公民具有不同的角色,他们之间的关系,遵循不尽相同的原则。比如说,在政治和法律领域,公民之间地位平等。

在选举中,每个公民都只有一票的权利,都有权按自己的意愿投票,不必服从别人的指示。中国有句俗话:桥归桥、路归路。公民生活的不同领域,各有特定的准则,公民应按照不同角色的需要各行其道。这样,整个社会生活才能有条不紊。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学会  |   国家信访局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财政部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中国法院网  |   新华访谈网  |   国务院法制办  |   审计署  |   最高人民法院  |   中国法理网  |   司法部  |   公安部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新华网  |   刑事法律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