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深思·谁来监督省委书记?

发布时间:2017-07-21      来源: 澎湃观察    点击:

中央纪委监察部消息昨日通报称,十二届全国人大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王三运涉嫌严重违纪,目前正接受组织审查。今年4月,他刚刚卸任甘肃省委书记。

      党的十八大以来,共有五位原省委书记落马——

      河北省委原书记周本顺

      云南省委原书记白恩培

      甘肃省委原书记、江西省委原书记苏荣

      吉林省委原书记、辽宁省委原书记王珉

      甘肃省委原书记王三运

      以及

      天津原代理市委书记、市长黄兴国

      ……

      这么多省委书记落马?

      难道没人监督吗?

 

      A. 谁来监督沙瑞金?

 

      

       这让人想到了热播剧《人民的名义》里的一个经典桥段—— 

       第四十六集,省纪委书记田国富与刚提拔的代市长易学习谈话,动员他到京州市当纪委书记,监督李达康。

     “监督李达康?”

       易学习笑了,“你叫我去监督李达康?这不是开玩笑吗?我一市纪委书记,可以监督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李达康?

       田书记也笑了,未置可否。

       因为他也晓得,此话只是说说而已,经不起推敲,不可能兑现的。

      易学习又是“阴险”一笑“我问你一问题吧田书记。”

     “你问吧。”

     “谁来监督沙瑞金?”

       田书记一愣,看着易学习,嘿嘿一笑,“那,当然是我这个省纪委书记罗!

       是的,按照规定,田国富确实应该而且可以监督沙瑞金的。

       在电视剧里,沙瑞金似乎成了“绝对权力”,李达康,高玉良见到他,都是点头哈腰,实际上他们作为省委常委,沙瑞金只比他们高一级而已。而省纪委书记田国福整天跟在沙瑞金后面,怎么可能起到监督作用?

 

 

     B. 为何监督省委书记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曾分析认为,答案应该是很清楚的,这就是我们的监督体系或监督制度存在一定的缺陷

      从理论上说,中国现阶段对公职人员及其行使的公共权力的监督不能说不健全,更不能说没有,如党内的监督、权力机关的监督、立法机关的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以及人民群众的监督等。

  但仔细分析这些名目众多的监督体系,对于一个地方如省里的省委书记这样的一把手来说,却几乎很难发挥应有的作用。

  比如党内的监督,省里的纪律检查委员会是归省委领导的,也即省纪委书记是在省委书记领导下工作的,如果纪委书记要主动监督省委书记,他的职位还能保得住吗?

再比如,权力监督主要是通过省里的人大来进行,但是目前我们的体制中,有的省人大主任是由省委书记兼任的,他自己领导的人大能监督他自己在省委的权力吗?

还比如,司法监督是一个重要的监督手段,但是省里司法工作总体上是由党的政法委员会协调指导的,如果省里的司法系统要监督省委书记的话,首先要取得省委政法委员会的支持才有可能,而在省委书记领导下的政法委书记有胆量直接监督他吗?

  另外,即使舆论要想发挥监督职能,一旦要在媒体上披露诸如省委书记这样高官的问题,也必须层层审批,这个过程中的难度可想而知;至于老百姓的上访、控告等,真正能发挥作用的有多少,我们难以测算。

  应该说真正能对省委书记起到监督作用的是中央和中纪委。然而在多数情况下,中央、中纪委也很难做到主动:比如多数腐败分子的作案手段愈来愈隐蔽、狡猾,老百姓很难真正知情。即使有人反映,多数只能起到提醒上级注意的目的,真正离查处,还有很大的距离。即使是上级考察干部,只在很小的范围内进行,一般民众更难以表达,因此有时会出现这样情况:一个领导干部问题很严重,非但得不到查处,还可能再度被提拔、重用。

  这样说来,理论上十分完备健全的监督制约体系,至少在对诸如省委书记这样的重量级官员是不灵验的。可见,谁来监督省委书记的问题再也不应该是危言耸听的问题,而应该成为我们必须认真思考的重要问题。

 

C. 如何破解“一把手”监督难?       

 

在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

各级领导班子一把手是“关键少数”中的“关键少数”。一把手违纪违法最易产生催化、连锁反应,甚至造成区域性、系统性、塌方式腐败。许多违纪违法的一把手之所以从“好干部”沦为“阶下囚”,有理想信念动摇、外部“围猎”的原因,更有日常管理监督不力的原因。领导干部责任越重大、岗位越重要,就越要加强监督。

各级党组织要多设置一些监督“探头”,使一把手置身于党组织、党员、群众监督之下。上级对下级尤其是上级一把手对下级一把手的监督最管用、最有效。

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抓住了一把手监督的“纲”。破解一把手监督难题,既要推动一把手监督一把手,把准着力点;又要在重点问题上重点监督一把手,找准突破口。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两个为主”“两个全覆盖”,即“查办腐败案件以上级纪委领导为主,线索处置和案件查办在向同级党委报告的同时必须向上级纪委报告。各级纪委书记、副书记的提名和考察以上级纪委会同组织部门为主,“全面落实中央纪委向中央一级党和国家机关派驻纪检机构,实行统一名称、统一管理。派驻机构对派出机关负责,履行监督职责。改进中央和省区市巡视制度,做到对地方、部门、企事业单位全覆盖”。

      “两个为主”和“两个全覆盖”,从体制机制上解开了监督者的束缚,赋予监督更多活力,有助于破解一把手监督难的困局。

        纪委书记、副书记的提名和考察以上级纪委会同组织部门为主,有利于强化其与上级纪委的沟通和联系,有利于其更好地履行监督职责。

       “两个全覆盖”,实际上是强化了派驻监督与巡视监督。各派驻机构必须坐到纪委位置上,代表纪委行使监督权。如此,减少驻在部门一把手对派驻纪检组开展工作的干预与牵制,加强对驻在部门一把手的监督。

        巡视工作对发现腐败尤其是一把手腐败也起到了重要作用。2013年中央巡视工作动员暨培训会议强调,要强化对党组织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特别是一把手的监督,运用机动灵活的巡视工作方法,提高对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抽査的针对性,坚持到领导干部担任过一把手的地方“下沉一级”了解情况。

        同时,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提出,规范各级党政主要领导干部职责权限,科学配置党政部门及内设机构权力和职能,明确职责定位和工作任务。加强和改进对主要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

        可以看到,针对一把手的监督难题将从各个角度破题,切实防止一把手成为“一霸手




(责任编辑:总编办)

友情链接: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学会  |   国家信访局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财政部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中国法院网  |   新华访谈网  |   国务院法制办  |   审计署  |   最高人民法院  |   中国法理网  |   司法部  |   公安部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新华网  |   刑事法律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