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向特权亮剑!干这些事的干部要小心了!

发布时间:2018-01-16      来源: 新华社    点击:

“坚决反对特权思想、特权现象,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在十九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谆谆告诫各级领导干部。

 

人们记得,党的十九大报告同样强调“坚决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

 

十九大闭幕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一中全会、中央政治局民主生活会、中央政治局会议、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上,多次讲到“反对特权”的问题。

 

坚决反对特权现象,是党中央一以贯之的坚定政治宣示。“坚决”二字意味深长,蕴含深刻教训与警示。

 

翻阅史册,统治集团享受特权、腐败盛行导致“政怠宦成,人亡政息”的例子比比皆是。殷鉴不远,苏共亡党丧权的最重要原因之一,是其内部形成了庞大的特权阶层,导致越来越脱离群众,与人民离心离德,最终丧失民心。

 

一旦特权大行其道,腐败愈演愈烈,必然失信于民,最终必然亡国亡党。这是历史的铁律。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正是鉴于历史教训,怀着深沉的忧患意识和问题意识,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向特权思想、特权现象亮剑,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整治特权现象、规范权力运行,从严管党治吏,取得显著成效。

 

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反对特权没有休止符。

 

应当看到,在一些干部身上,特权思想、特权现象依然不同程度存在。比如,

 

有的干部违规占有多套住房,超标配备公车,挥霍公款吃喝玩乐;

 

有的奉行“有权不用,过期作废”,把权力当成谋取私利的工具;

 

有的“一把手”搞“一言堂”“家长制”,在重大决策上刚愎自用;

 

有的喜欢“封妻荫子”、“一人得道,鸡犬升天”那一套,明里暗里为子女亲属升官发财奔走;

 

有的两眼朝天,对群众作风粗暴,甚至与民争利;

 

有的以权压法、以权枉法,视法律为儿戏,拿着“印把子”任性妄为。

 

“水至平而邪者取法,镜至明而丑者无怒。”哪里有特权,哪里就有不公,哪里就容易滋生腐败。特权现象败坏党风政风,严重损害社会公平正义,引起群众强烈不满。

 

正如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的,人民群众反对什么、痛恨什么,我们就要坚决防范和纠正什么。搞特权不得人心,把全面从严治党引向深入,必须切除特权现象这个毒瘤。

 

治理特权现象,一方面要严格“治权”。

 

缺乏监督和约束,权力必然肆意妄为。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织密监督之网,权力就难以“特殊”、无法任性。

 

另一方面,也要深入“治心”。

 

特权思想,说到底就是颠倒了公私、混淆了是非、模糊了义利,失去了人民公仆的本色与初心。

 

撼山易,正心难。树立“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的权力观,始终心系人民、敬畏法纪,方能心有所戒、行有所止。

 

坚守“权力姓公不姓私”,保持一切为了人民的赤子之心,干部才会走好从政之路,切实把手中权力用来为党分忧、为国干事、为民谋利。

 

来源:新华社

作者:辛识平


出镜评论员:许杨

策划:詹勇

统筹:南辰、王宏达

摄像:邹健波、邰剑秋、贺新

视频:郜新鑫、何山

监制:李代祥

编辑:陈子夏、关开亮、徐步云



(责任编辑:总编办)

友情链接: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学会  |   国家信访局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财政部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中国法院网  |   新华访谈网  |   国务院法制办  |   审计署  |   最高人民法院  |   中国法理网  |   司法部  |   公安部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新华网  |   刑事法律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