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徐显明:法律体系承载国家价值观

发布时间:2018-02-01      来源: 爱思想网    点击:

文章导读
 
法的出现,是人类迈入文明门槛的标志。任何国家法律体系的形成,都经历了一个历史过程,都需要一定量的法律积累。恩格斯指出:“在社会进一步发展的进程中,法律便发展成或多或少广泛的立法”。当立法呈现“广泛性”时,一国的法律体系便基本形成了。
作者简介
 
徐显明,现任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检察委员会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二级大检察官。中国法学会副会长、中国法理学研究会会长、国际法律哲学与社会哲学协会中国主席、教育部法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中美法律教育联合委员会中方主席,以及北京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吉林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央党校等校兼职教授。中国法律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法学教育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法律史学会执行会长,世界法哲学与社会哲学大会中国分会主席。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
 
法的出现,是人类迈入文明门槛的标志。任何国家法律体系的形成,都经历了一个历史过程,都需要一定量的法律积累。恩格斯指出:“在社会进一步发展的进程中,法律便发展成或多或少广泛的立法”。当立法呈现“广泛性”时,一国的法律体系便基本形成了。
 
   立法,并形成科学的法律体系,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前提和基础。我国现阶段的法,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法。近30年来我国法制建设成就斐然: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1979年五届人大起至2008年2月的十届人大止,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共制定了现行有效的法律220余件;国务院共制定了现行有效的行政法规近700件;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共制定了现行有效的地方性法规7000余件;民族自治地方人大共制定了现行有效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600余件;5个经济特区共制定了现行有效的法规200余件。它们和谐一致地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从立法总体情况看,现有法律能够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相适应,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其主要标志为:1.法律部门已经齐备。2.法律部门中基本的、主要的法律已经齐备。3.与法律相配套的附属性规范已经基本齐备。
 
   法律体系的构建具有多重意义,主要表现为:
 
   首先,法律体系,是国家制度的载体,同时也是国家价值观的载体。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价值是公平正义,法律体系的构建对应着社会公平正义体系的构建。
 
   社会的正义是由三部分构成的体系。处于基础部分的是社会结构正义,其表现是肯定人的主体地位平等、起点平等和权利平等。它通过宪法、行政法得以体现。正义的第二层次为分配正义,既包括初次分配的正义,也包括通过社会保障制度实现的二次分配的正义。还包括通过社会间财富非交易性转移而实现的三次分配的正义。它通过民商法、经济法、社会法可以得到体现。
 
   正义体系的最后一个层次是矫正和救济的正义,即当人的权利受到侵害时,能通过司法等渠道恢复正义和获得救济。它通过刑法、侵权法、诉讼法等得到体现。
 
   每一部法都应体现公平正义,但其又有所侧重。立法,就是把社会的正义分布于不同的法的过程。体系化的正义,通过一部或几部法律是体现不完整的,只有体系化了的法律才能体现正义的体系。由此,构建法律体系就是构建社会的公平正义体系。
 
   其次,构建法律体系,有利于实现法制的统一性。法律体系构建的基本要求是内容齐备、结构完整、内部和谐、体例科学。内部和谐是本质性要求。法律体系的构建过程,就是消除法律与法律、法律与法规、法规与法规之间矛盾与抵触的过程,同时也就是实现法的价值、法的目的的过程。法制的统一性原理体现为所有法的原则、目的与价值的一致性。
 
   最后,通过法律体系的构建,明确法的效力等级及不同法的位阶。我国构建的是以宪法为统帅,以法律为主干,以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等为补充的法律体系。在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3个不同层次中,地方性立法要服从国家立法、下位法要服从上位法,所有法要服从宪法,宪法具有最高的地位和效力。国家建立立法监督制度,以维护法制的统一、尊严和权威。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过程,也是不断深化和提升社会法制观念、法治理念,最终形成宪法与法律至上的法治精神的过程。


(责任编辑:总编办)

友情链接: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学会  |   国家信访局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财政部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中国法院网  |   新华访谈网  |   国务院法制办  |   审计署  |   最高人民法院  |   中国法理网  |   司法部  |   公安部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新华网  |   刑事法律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