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整治庸懒散需思想和制度“双管齐下”

发布时间:2015-04-23      来源: 雨子墨    点击:



“占着位子不干事,拿着工资不出力”“不贪不占,啥也不干”“平时做敲钟和尚,遇事当甩手掌柜”……在经济增长放缓、简政放权、高压反腐背景下,部分领导干部却将其当成“为官不为”的理由,平平安安占位子、疲疲沓沓混日子,形如“政府摆设”,状如“公堂木偶”。(4月15日 新华网)
十八大后,随着“八项规定”、“六条禁令”的出台,强力推进反“四风”,在老虎苍蝇一起打高压态势下,党风廉政和反腐败斗争步入常态化。然而,在少数领导干部中却出现了“为官不易”的论调。
梳理各地“为官不为”的典型案例可以发现,官员的“懒庸之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有些党员干部信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只要事情不影响自己的位子,就不闻不问;遇事绕着走,能躲就躲、能推就推,主动服务意识欠缺,成为“占着位子不干事,拿着工资不出力”的“南郭先生”。
——办事拖沓,推诿扯皮。有些党员干部办事拖拖拉拉,议而不决。办事不分轻重缓急,含糊其辞,推诿扯皮。
——敷衍塞责,应付了事。部分官员因工作中不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敷衍塞责,应付了事,给国家财产造成重大损失。
部分官员庸政懒政现象已不仅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经济社会发展,还严重损害了干部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在各地经济转型升级、稳增长的背景下,重拳整治党员干部庸政、懒政、怠政显得尤为重要,但整治慵懒散不仅要在制度上做文章,还需在思想上下功夫。
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必须加强思想政治建设,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
一则需要强化思想教育。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要多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调查了解问题;要加强对干部的党性教育,教育党员干部模范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要引导党员干部增强遵纪守法、廉洁从政、依法办事意识,以党的纪律和制度规范约束自己的言行。
二则需要强化制度建设。整治庸懒散除了强化思想教育外,还需制度再给力。依靠规章制度来约束个人行为,坚持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以制度约束规范干部行为,为“庸懒散”者戴上“紧箍咒”。在思想和制度双管齐下之下,自觉走到为民、务实、清廉的创业干事中来。(文/雨子墨)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学会  |   国家信访局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财政部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中国法院网  |   新华访谈网  |   国务院法制办  |   审计署  |   最高人民法院  |   中国法理网  |   司法部  |   公安部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新华网  |   刑事法律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