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为何出现“处长把关”这种权力倒置现象?

发布时间:2015-04-24      来源: 人民网 强国论坛    点击:

为何出现“处长把关”这种权力倒置现象? 作者:闲散一石 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严斥一些部委和地方文件运转流程繁冗、拖沓,亟需进一步简化流程,加快简政放权进程。“部长们参加的国务院常务会已经讨论通过的一些政策,现在却还‘卡’在那儿,难道让几个处长来‘把关’,这不在程序上完全颠倒了吗?”总理说。 可以说,这是一个天大的笑话,国务院作出的决定,还需要处长签字同意。处长不签字,国务院的决定也是白搭。 按理说,国务院的决定,各部门立即抓好落实即可,处长更是跑腿的。不知从何时起,这种权力关系倒置了,国务院的决定还得处长签字同意?这种士兵指挥司令的笑话,也该彻底整治一下了。 那么,该整治谁呢?要整治处长吗?应该。不用说国务院的决定,就是部里的决定,处长也应该雷厉风行,立即执行。执行不力,拖着慢办,卡着不办,这样的处长自然应该整治。 国务院出台的政策,中央和各部门已经研究了很长时间,经过详细测算,并制定了非常具体的执行方案,但却因为处长们的原因“迟迟落不了地”,显然应该追究责任。但是,难道责任都在处长们吗?那也不是。处长们也是按照程序办事的,这有内部规定。处长们也不能不按内部规定办事。说来说去,还是内部程序在作怪。所以李克强总理说,一些部委和地方文件运转流程繁冗、拖沓,亟需进一步简化流程,加快简政放权进程。而简化流程,这又是部长们的权力范围了。从这个角度看,“处长把关”,拖延政策落实,责任也在部长。 应该说,经过多年的积累,各个部门和各个地方形成了许多繁文缛节,使得办任何事情都变得异常复杂。一些审批一盖就是一百多个章子,一审就是几年时间,就是这种繁文缛节的必然结果。如果再往深究,繁文缛节就源于机构重叠,内部层级太多,互相之间权力纠缠不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既是为了各个机构行使权力,又是为了规范权力秩序,还有出于互相推卸责任的考虑,于是形成了众多的内部办事程序,这些程序又反过来成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制约因素,于是才有了国务院政策要“处长把关”的笑话。 解铃还须系铃人。既然“处长把关”源于内部繁文缛节,那么解决这个问题就得从清理、简化内部办事程序做起,还得大量简化内设机构。经过几轮政府机构改革,从表面上看政府部门不多了,但实际上政府部门内设机构不仅没有减少,有的反而增加多了,一个部门就是一个政府。随意浏览一下政府网页,有的内设机构多达三四十个之多,还有一些享有行政管理权力的事业机构。如果再数一数各级配备的领导,一定让你惊讶不已,正职副职加起来有的高达十几人甚至二十几人,还不算非领导职务。 这么多的领导,这么多的内设机构,协调起来非常复杂,即使各路神仙都是优质高效,最后的速度也快不到哪里去。这是改革不彻底导致的现象。 看来简政放权还得精简机构和精简领导职数。没有机构和领导职数的精简,就没有内部办事程序的精简,没有内部办事程序的精简也就没有简政放权,没有简政放权也就没有优质高效。 李克强总理一语中的。他说,“所谓简政放权、放管结合,首先是‘自我革命’。”


(责任编辑:admin)

友情链接: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学会  |   国家信访局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财政部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中国法院网  |   新华访谈网  |   国务院法制办  |   审计署  |   最高人民法院  |   中国法理网  |   司法部  |   公安部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新华网  |   刑事法律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