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斩断乱收费的“黑手”——解读国务院全面清理规范涉企收费“路线

发布时间:2015-04-25      来源: 共产党员    点击:

 

 

  图表:国务院启动半年专项行动清除涉企“任性”收费 新华社记者 胥晓璇 编制

  8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全国范围清理规范涉企收费,并为这一部署明确了“时间表”与“路线图”。

  立规矩、建机制。国务院通过一揽子的硬举措,从治本角度坚决斩断乱收费的“黑手”,为创业清障,为企业减负。

  严立规矩:遏制“任性”收费

  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集中半年时间全面清理涉企收费,通过简政放权、放管结合、转变政府职能,立规矩、建机制,用依法、规范、透明的管理制度扼制“任性”收费。

  有“时间表”,也有“路线图”。国务院会议用“凡”“一律”“全部”“严禁”等字词给涉企收费立下严格规矩,明确凡没有法律法规依据且未按规定批准,越权设立的涉企收费基金项目一律取消;对清理规范后保留的涉企收费建立清单等。

  值得注意的是,国务院常务会议称,凡没有法定依据的行政审批中介服务及收费全部取消。严禁行业协会商会打着政府旗号擅自设立收费项目或提高收费标准,严禁强制企业入会并收取会费,严禁强制企业付费参加会议、培训、展览或赞助捐赠等行为。

  对此,北京悟天律师事务所负责人程海告诉记者,加入协会应该是协商自愿为主,但有些协会收费却没商量,不缴费就不能加入协会,有些考试、年检就无法通过,而协会提供的服务却很有限。

  “此次提出规范中介服务、行业协会、商会收费,也就是规范‘红顶中介’收费,这是很有针对性的,直指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研究员王怀宇说。

  上海财经大学教授胡怡建说,减轻企业不合理的负担,从费入手抓住了关键,出台一揽子清理规范涉企收费举措,面广力度大,聚焦了当前企业面临的突出问题。

  挖掉“病根”:防止乱收费沉渣再起

  近些年,国家曾多次发文清理规范涉企收费,但乱收费仍屡禁不止,一些已经取消的收费项目甚至改头换面,沉渣再起。

  一位从事煤炭深加工的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去年开始国家推动煤炭行业清费立税,煤炭资源税从价计征改革已经推行,但很多杂七杂八的费用还是在收,涉煤收费清理的力度还是不够。

  2013年以来,中央层面累计取消、停征、减免了420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项目,每年减轻企业和个人负担约920亿元;地方层面也取消、减免了一大批本地区设立的收费项目,2014年,全国各省区市累计取消收费就超过600项。

  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要对这600多项收费规定进行自查、督查,防止乱收费沉渣再起。会议强调:“必须落实到位,不得以任何理由拖延或拒绝执行,不得变换名目继续收取,尤其要落实好对小微企业、服务业、保障性住房、高校毕业生就业等减免收费基金的政策。”

  “近些年的清理规范,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实际上,一些行政部门的权力膨胀,是收费一直屡禁不止的重要原因,一些地方部门开征名目繁多的费用,也意味着其行政权力过大,没有受到法律的约束。”胡怡建说。

  王怀宇认为,造成涉企乱收费顽疾的原因,首先是政府权力边界不清,简政放权不到位,导致部分政府部门收费行为具有随意性,成了“一只乱动的手”。

  透明监管:决不让乱收费“野蛮生长”

  涉企收费,需要规范,也需要监管。

  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突出了监管举措,明确将清理规范后保留的涉企收费建立清单,并向社会公布,清单外一律不得收费。强化举报机制,对乱收费的典型行为要曝光,并严肃追究责任。

  王怀宇认为,涉企收费监管方式需要创新,不仅要畅通投诉举报等渠道,更重要的是要建立起信息公开和披露制度,将涉企收费项目、收费依据、费用使用情况等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应该建立督办制度,定期公布查处结果,曝光典型案例。对查实的乱收费,除依法依规予以处罚外,还要追究相关部门和单位负责人的责任。”胡怡建建议。

  一些业内人士也提出,应该加大正税清费的力度,税是公开透明、法律明确规范的,但费的法律层次、管理监督等会有明显不足,也容易滋生腐败。

  “这些措施的推进,效果会逐步显现,但会是一个长期过程,要伴随着权力边界的清晰化。”王怀宇说。

  短评:打掉“留下买路财”山大王思想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4月8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全国范围清理规范涉企收费,集中用半年时间开展专项行动,通过简政放权、放管结合、转变政府职能,立规矩、建机制,用依法、规范、透明的管理制度扼制“任性”收费,挖掉乱收费的“病根”。

  按新一届国务院的工作部署,2013年以来,各级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清理收费、减轻企业负担的措施。总体看,成效是明显的,有力地支持了小微企业、服务业发展。但多年来,国家坚持不懈整治清理涉企乱收费,总是呈现“有成效、易反弹、极顽固”特征。要挖掉乱收费“病根”,强化制度刚性,最终还是要解决糊涂乃至错误认识的“老根”。

  目前我国涉企收费管理仍存在不少问题,总体来说就是依法合规的收费项目大幅减少,但违规设立的收费项目仍然不少;中央部门收费不规范大大减少,但地方政府及部门越权收费依然不少;行政机关收费项目减少,但依托行政权力、行政资源的服务收费还是不少。这“三少三不少”,体现的就是只讲地方和部门利益、不顾大局的“雁过拔毛”思想,“要从此路过,留下买路财”,这种山大王思想是涉企乱收费行为一再斩不断的“病根”。

  各级政府部门要深刻认识到新形势下,对涉企乱收费“斩草除根”的重要性。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简政放权,放水搞活,鼓励投资、激励创业、发展实体经济,事关经济结构转型的成败。尤其是最近几年,我国制造业成本总体上超过周边国家和地区,并加快接近发达国家和地区水平。在这种背景下,地方、部门及“二政府”的乱收费,伤的是市场经济活力,挖的是经济转型的墙角,必须坚决清理。(来源:新华网 作者:何雨欣 陈炜伟 程士华 王立彬)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学会  |   国家信访局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财政部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中国法院网  |   新华访谈网  |   国务院法制办  |   审计署  |   最高人民法院  |   中国法理网  |   司法部  |   公安部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新华网  |   刑事法律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