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刘桂明 | 总理为什么要强调“有权不可任性”

发布时间:2015-04-28      来源: 法律读库    点击:

 

 

来源于公号:桂客留言,微信号agui1962。立功、立德、立言、万语千言;看客、说客、墨客,都是贵客。作者刘桂明,民主与法制社总编辑。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在谈到简政放权时说,特别以古语开头强调了公权力的法治内涵。总理一句“大道至简,有权不可任性”之后,顿时引发了代表委员的热烈掌声。

 

 


△ 新华网制图

 

刚刚过去的2014年给我们留下了一个叫做“任性”的流行词汇,于是,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时不时地拿来使用一下,以显示时代的变化与我们每个人之间紧密的关系。两会开幕了,这个“任性”热词再次进入了我们的眼帘。不过,遗憾的是,有些翻译还没有跟上时代,因为他们不知道如何翻译“任性”这个词汇。

 

3月5日上午9时,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按照议程,大会将听取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审查计划报告和预算报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在谈到简政放权时说,特别以古语开头强调了公权力的法治内涵。总理一句“大道至简,有权不可任性”之后,顿时引发了代表委员的热烈掌声。

 

李克强总理在《报告》中说,地方政府对应当放给市场和社会的权力,要彻底放、不截留,对上级下放的审批事项,要接得住、管得好。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健全为企业和社会服务一张网,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全国统一的社会信用代码制度和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依法保护企业和个人信息安全。大道至简,有权不可任性。各级政府都要建立简政放权、转变职能的有力推进机制,给企业松绑,为创业提供便利,营造公平竞争环境。所有行政审批事项都要简化程序,明确时限,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乘法”。

 

据报告起草组负责人向人民网记者透露,这句表述还是李克强总理亲自加入的。总理加入的这一句话,绝非只是语言分量的增加,也非只是语言结构的调整,而是实实在在的法治精神的重申与强调。

 

在我看来,总理所说的“有权”,实际上指的是公权力。对于权力,一般的理解是指权位、势力,包括职责范围内的指挥或支配力量。尽管权力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但基本理解就是指社会权力和国家权力,也就是指公权力,即统治阶级为了实现其阶级利益和建立一定的统治秩序而具有的一种组织性支配力。

 

总理在这里强调的就是公权力的三个重要属性:

 

一是明确授权。也就是公权力的来源,更明白的说就是法定的授权或者说是规则的授权。众所周知,政府权力就是政府执行国家权力,进行政治统治和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权力。政府权力直接来自人民代表大会,它作为国家行政机关,是国家权力的执行机关。而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的代表,权力源于人民,所以政府的权力归根结底源自人民,各级国家行政机关的一切权力都是人民赋予的。既然如此,政府就要时刻认识到,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权力是法律规定的。所以,政府就必须为人民尽心履职、尽力负责,总而言之就是尽职尽责。

 

二是大胆限权。简而言之就是“法无授权不可为”,这句谚语的完整表述是“法无授权不可为,法不禁止即自由”,源自于十七、十八世纪的西方,来自于是卢梭《社会契约论》、孟德私鸠《论法的精神》的相关表述与延伸。所谓的法无授权不可为,指国家公权力的行使必须经过法律授权。法不禁止即自由,指公民的行为无法律禁止皆不违法。李克强总理曾经多次强调:法无授权不可为。他要求制定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清单以外,一律不得实施行政审批,更不得违规新设审批事项。公布省级政府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切实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地方政府对应当放给市场和社会的权力,要彻底放、不截留,对上级下放的审批事项,要接得住、管得好。政府管得过多,直接干预微观经济活动,不仅影响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增加交易成本,还容易滋生腐败。政府要公布审批目录清单,实际上这也是对“负面清单”管理模式进行探索。如此强调放权限权,其目的是为了坚决打掉寻租空间,以权力“瘦身”为廉政“强身”。

 

三是规范用权。所谓规范用权,就是一方面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另一方面要认真履职。总理在“法无授权不可为”的同时,同样也特别强调“法定职责必须为”。无论是总书记还是总理,多次强调各级领导干部更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严用权,慎用权,严格依法循规地行使权力,把权力放在阳光下运行,接受社会和广大民众的监督。国有国法,党有党规,各级领导干部只有不踩“黄线”、不越“红线”,严以用权,才能担负起执政兴国的重任。因此,作为公权力机关,一方面是不能乱作为,另一方面是不能不作为。

 

总而言之,既要明确授权我能做什么,也要明确规则不允许我做什么,更要明确我必须做什么。也就是不能任性、不可任性、不该任性。如果“任性”了,怎么办呢?此时,我们每一位公民,就可以大胆地运用自己的权力,勇敢地监督政府。

 

如果你有权就想“任性”,如果你没有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那么等待你的命运就是将你个人关进法律的笼子。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学会  |   国家信访局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财政部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中国法院网  |   新华访谈网  |   国务院法制办  |   审计署  |   最高人民法院  |   中国法理网  |   司法部  |   公安部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新华网  |   刑事法律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