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视角】“为官不易”应成为一种新常态

发布时间:2015-04-28      来源: 人民法治的法律博客    点击:

 

如果“为官不易”作为一种消极的官场论调,理所当然应受到严肃批评,因为在这种心态下必然滋生“为官不为”的不良作风,实质是一种权力观的错位、宗旨意识的淡薄。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后,不少官员因“四风”问题受到了严厉查处,习惯于“慵懒散奢”的官员觉得从此“好日子”一去不复返了,所以便情不自禁感叹“为官不易”。

 

文 | 骆锦勇

来源 | 人民法治的法律博客

 

“一张报纸一杯茶”,“只挂帅不出征”,“为官不为”的官员甚至还能够得到提拔重用,那时很少听到有人抱怨“为官不易”。如今对官员们的要求不一样了,权力不仅不会带来种种方便、福利、好处,恰恰相反,官员们面临的约束反而越来越多,受到的监督反而越来越严,遵从的标准反而越来越高。

 

尤其是中央在反腐败上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还特别强调守纪律讲规矩,持之以恒落实八项规定精神,踩着不变的步伐纠正“四风”,强化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的落实和追究,所以,当然会使相当一部分官员感到越来越不适应。

 

在密切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政治要求下,在转变政府职能的时代背景下,在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改革目标下,“为官不易”应成为一种新常态。的确,不能再让官员们感到“为官太易”,只有对他们立规矩、定底线、划红线,在思想观念、行为习惯、工作作风上给予必要束缚,真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才能倒逼官员们建树崇高的价值理念和追求,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实、创业实、做人实,干干净净为人民谋福祉。

 

“为官不易”,其实就是贪官不好贪了,庸官不好混了,坏官不好受了,“太平官”不好当了。因此,官员们必须主动适应“为官不易”的新常态,学会在制度的刚性约束中工作,习惯在日趋强化的监督下干事,回归为官从政的本色与本位,不断增强“为官有为”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如果官员们有“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的从政境界,有“为民、务实、清廉”的自我要求,有“奋发有为、克难攻坚”的责任担当,就一定会更加欢迎这种“为官不易”的清新环境,觉得这样更有利于自己开展工作。

 

诚然,“为官不易”就是要把对权力毫无敬畏之心的贪官和坏官坚决清除出去,让“为官不为”的庸官和“太平官”不得不自我淘汰,从而为“干净干事”的官员提供一个施展自己才华的更广阔的舞台。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我们不舒服一点、不自在一点,老百姓的舒适度就好一点、满意度就高一点,对我们的感觉就好一点”,“政府过紧日子,群众才能过好日子”。也就是说,官员们有所作为,才会受到群众的由衷爱戴,才会得到群众的真正尊重。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学会  |   国家信访局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财政部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中国法院网  |   新华访谈网  |   国务院法制办  |   审计署  |   最高人民法院  |   中国法理网  |   司法部  |   公安部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新华网  |   刑事法律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