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委书记的风险来自缺乏有效的纠错机制
发布时间:2015-05-08 来源: 左仁军 点击:
次
县委书记的风险来自缺乏有效的纠错机制
从去年2月28日江西会昌县县委书记傅春荣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调查,到今年4月9日河北省通报清河县县委书记冀东书(副厅级)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接受组织调查,从中纪委等权威渠道通报的消息中,至少有38名县委书记落马。(2015年5月8日人民网)
看了这则新闻,笔者在网上百度了一下,全国共有2861个县级单位,如果是新闻中所说的从去年2月到今年4月就有至少38名县委书记落马,说县委书记是高风险岗位,恐怕也不为过。
县委书记的高风险到底来自哪里?有人说,县委书记权力太大、太集中,除了没有国防和外交权力外,其他权力都集县委书记于一身。这样的分析也没错,但笔者认为还不是高风险的真正原因。
权利大而集中到底好不好?笔者认为作为“一把手”权力大而集中至少有以下好处:一是有利于民主集中;二是有利于提高效率;三是有利于改革发展。中国短短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绩,就与我们国家的政治体制突出“一把手”的重要地位,比别的国家少很多争论、折腾有关。如果我们把一个县比作火车,那么县委书记就是“火车头”,“车头”越强大火车就跑得越有力、越快。县委书记的权力再大、再集中也比不上一些家族企业的创始人,但是并不妨碍这些企业成为非常了不起的企业。
但从另一方面来讲,火车跑得快,如果不按照预定的轨道跑,或者遇到前方有障碍甚至是断道,仍然一意孤行地向前跑,后果当然不堪设想。在这样的情况下,纠错机制就非常重要。对县委书记而言,在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时候,很多时候要结合当地实际进行改革创新、另辟蹊径,这就有“出轨”的风险。同样,县委书记一言九鼎做出的决策、决定有时候会遇到阻力,这就有可能是在发出前方“不可通行”的信号,但县委书记未必能意识到。然而,对火车而言,“方向盘”在县委书记手里,“刹车”在县委书记脚下,其他众多的班子成员只能干着急。
所以,有时候笔者在想,是不是在制度设计上增加一个纠错机制,当县委书记认识不到方向偏了,或者看不到前方不可通行的时候,有其他的力量来帮助他纠错,这样才能实现又快有好地发展。(任君)
--
姓名:左仁军,单位:中共
四川省三台县委组织部,联系电话:
0816-5336883,手机:
18781130003,QQ:
28802243,邮编:
621100
(责任编辑:郑源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