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奇葩证明"何时终结?权力何来如此任性?

发布时间:2015-05-12      来源: 人民网    点击:

文/扬帆远行  
 
 
出国旅游竟要证明“你妈是你妈”被总理点名称为“天大笑话”,连日来,引起公众批评和网络持续热议。
其实,李克强总理举此事例,有很明确的指向性和连续性。此前,在今年3月5日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他曾用“大道至简,有权不可任性”这样的话,精炼准确地点到政府工作的要害。
而时隔两个月,他在5月6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总理用其形象而又典型的权利任性案例,精准、延伸解读“大道至简,有权不可任性”,进一步推动深化改革,简政放权,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类别,提高办事效率之意就在于此。
对于权利任性的表现,很多人多少都有感触。笔者的一位同事去年12月去当地公积金中心办理购房贷款,就曾遇到过类似的问题。在审核(贷款人)结婚证时,就要求过证明结婚证上的人是自己。无奈,同事跑派出所,跑社区,跑单位,各路去开“我是我”的证明,虽说一上午盖了三个章,但总算证明了自己。
权利任性由来已久,其根源是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审批程序多、服务意识缺乏,不可避免地导致滋生“权利自肥”思想。由此不折腾你几个来回,就显示不出官威;不“吃拿卡要”,就体现不出权利的增利性;不“慢作为、乱作为”,就不知道吃“皇粮”的优势。
权利任性贻害无穷,其直接结果是,对办事人来说,跑断了腿,累弯了腰,磨破了嘴,拉远了与百姓的距离,降低了百姓的信任度;对权力者来说,助长了官僚主义作风,养成了“慵懒散”习惯,降低了办事效率,甚至诱发“私奢贪”等腐败问题发生。
“大道至简,有权不可任性”。李克强总理指出,中国历史上,但凡一个时代的政治比较“简”,让老百姓休养生息,就会被后世称为“盛世”。而中国历史上的若干次重大改革,其主线都是“删繁就简”。
权力属于公共财产,必须在严格的监管约束下运用,不可有丝毫地任性。有权不可任性,权力对应的是民众的期盼,必须作为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担当。而要做到这些,也唯有简政放权、深化改革。
所以,必须坚持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的思想,把简政放权作为稳增长、顶住经济下行压力、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必要推手,巩固落实简政放权两年来形成的“负面清单”、“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向好局面,破除“中梗阻”,放掉该放的、管好该管的,对下不截留,对上接得住。从而进一步促进简政放权、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努力把改革推向纵深,达到预期目的和效果。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学会  |   国家信访局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财政部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中国法院网  |   新华访谈网  |   国务院法制办  |   审计署  |   最高人民法院  |   中国法理网  |   司法部  |   公安部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新华网  |   刑事法律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