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让“审批特权”见光死

发布时间:2015-05-28      来源: 新华网    点击:

让“审批特权”见光死
——
 
发布时间:2015-5-27 10:36:43  来源:新华网
 
 
   
 
 
 
郭奔胜
 
新华社南京5月26日电(记者 郭奔胜)北京交管局原局长宋建国涉嫌巨额受贿案已进入依法公开审理阶段。不难发现,这又是一起典型的“审批特权”腐败大案。宋建国利用“京A”车牌审批权力,形成亲友腐败圈子,把本应秉公行使的权力变成了腐败的魔棒。这类案件一再警醒,权力公开是医治腐败的一剂良药,让公开之光照耀公共权力,才能使公共权力始终为公。
 
这类案件的一个共性,就是这些身居重要岗位的领导干部掌握着审批大权。这个权力要么决定着某些人的面子,像审批特殊车牌之类;要么决定着企业的生死,像大型项目落地审批;要么决定着资金的投向,像专项资金的使用,等等。掌握这些权力的人本来应该以公仆之心看待手中权力,用公平公正方式行使权力,大公无私,秉公办事,但就有一些领导干部把公权当成自己的“小金库”,想怎么用就怎么用,想给谁用就给谁用。如果把依法行权当成个人“权力特区”、“审批特权”,栽跟头是迟早的事情。
 
从公共管理的角度来看,保留必要的审批是管理之需,也是公共权力之所在,但是审批权限无论落在哪个管理部门,哪个管理岗位上,都绝非是用来交换的,更不是要固化为哪个部门、哪个岗位的特殊权力。当前,各地正在进行权力清单建设,并予以公开,这是一个良好的开始。作为与人民利益攸关的公共权力,必须要让全社会知晓其有多少、在哪里、如何用。像宋建国这样把审批当特权、把权力当利益的腐败分子,就是希望权力事项越朦胧越好,就是要千方百计营造出“大权在握”的神秘感,以此来满足耍权、弄权、卖权的私欲。权力清单建设就是要防止一些部门或个人把权力藏着掖着,搞权力截留或权力隐身。
 
运行状态决定着运行质量,公共权力行使中的一个基本状态就是要公开透明。只有这样,权力才能更好地接受监督,权力特殊化的情形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纠正。因此,公共权力公开运行是大势所趋、反腐所要,权力公开不仅要公开行使权力的结果,更要公开权力行使的过程,把权力运行的整个状态都放在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放在公平正义之光的照耀之中,这样的权力才不容易感染上“圈子病”。
 
让“审批特权”见光就死,需要下更大的决心,做更多的事情。当前,审批制度改革、简政放权正向纵深推进,这就需要拿出更多勇气和智慧来打赢这场硬仗,从根子上铲除滋生“审批特权”的土壤,营造风清气正的好环境。
 
来源:新华社
         
 
来源:新华网 作者: 郭奔胜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学会  |   国家信访局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财政部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中国法院网  |   新华访谈网  |   国务院法制办  |   审计署  |   最高人民法院  |   中国法理网  |   司法部  |   公安部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新华网  |   刑事法律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