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北京整治为官不为为官乱为 严查乱检查乱罚款

发布时间:2015-05-29      来源: 中国网    点击:

记者昨天从市纪委获悉,本市近日启动了“为官不为”“为官乱为”问题专项治理,范围涵盖全市行政机关及具有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事业单位,对象包括上述机关和单位的在岗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

>>治“为官不为”

解决审批难办事难

市纪委明确,针对“为官不为”的治理,将以解决审批难、办事难作为工作重点,着重治理国家公务人员对上级决策部署事项,特别是对市委市政府确定的经济社会发展、城市建设改造、民生实事等重点任务和重大项目,敷衍塞责、推进不力,影响整体工作效果的问题;工作人员行政不作为、慢作为,工作中推诿扯皮、庸懒散拖的现象;行政监管部门对职责范围内的行政监管事项放任不管,或监管不力等问题;服务窗口和单位服务标准不明确,办事效率低下,政策规定不透明、宣传解释不到位,态度冷漠、纪律涣散以及“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等行为及其他“为官不为”问题。

>>治“为官乱为”

严查乱检查乱罚款

针对“为官乱为”的治理,将以解决滥用职权、办事不公作为工作重点,着重治理执法部门执法不严、暗箱操作、权力寻租,为违法行为充当“保护伞”等问题;不按照权力清单及行政执法程序开展工作,随意设立处罚条件、种类和幅度,违规行使自由裁量权等问题;违反规定在审批和服务中吃拿卡要,乱检查、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滥评比、滥培训,增加群众、企业和基层负担的行为;收回扣、拿红包,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惠民富民政策执行走样、与民争利、“伤民”、“坑民”等问题及其他“为官乱为”问题。

此次专项治理自5月底至今年年底,将集中查办一批“为官不为”“为官乱为”的典型案件,对专项治理工作中发现的违规违纪行为,以“零容忍”的态度,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曝光一起。

>>时间安排年底前集中查办一批案件

第一阶段:2015年5月底前完成宣传部署工作。

第二阶段:8月底前完成区县和全市相关部门、单位的自查及意见征集工作,并列出问题清单,提出整改措施。

第三阶段:12月底前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将集中开展“为官不为”“为官乱为”的专项检查和问题查处。

在第三阶段,将集中查办一批典型案件,并对在专项治理行动中措施不力的单位和部门“一把手”进行追责。

>>治理手段

邀群众监督举报问题线索

专项治理行动要求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在网站开设工作专栏,并公开12388举报电话,通过包括网站、政风行风热线、北京市行政投诉热线96160在内的多种受理渠道,发挥群众监督、媒体监督、网络监督的作用,建立健全专门机构负责、社会广泛参与的监督检查体制。还要加强新闻媒体对各种典型腐败现象的公开曝光和披露,使“不作为,乱作为”现象无处遁形。

针对问题较为突出或群众反映较为强烈的单位,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将对其开展监督检查,并认真梳理专项治理工作中受理的信访举报情况,加大问题线索的初核力度。

各区县、各部门、各单位还要广泛征求服务对象的意见建议,将发现的问题列出清单,深入剖析原因,并建立整改台账限期进行整改,实现“解决一件注销一件”。(记者孙乾)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学会  |   国家信访局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财政部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中国法院网  |   新华访谈网  |   国务院法制办  |   审计署  |   最高人民法院  |   中国法理网  |   司法部  |   公安部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新华网  |   刑事法律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