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克服“任性”检查 实行“阳光”执法

发布时间:2015-07-23      来源: 中国政府网    点击:

克服“任性”检查 实行“阳光”执法
——国务院常务会议解读
 
新华社北京7月22日电(记者 高敬)22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创新事中事后监管,大力推广随机抽查机制,克服“任性”检查,实行“阳光”、文明执法。
 
专家表示,随着企业登记注册的门槛进一步降低,创新创业的大门已经敞开,企业年检改年报等,要求市场监管部门创新事中事后监管,这有助于促使市场主体自觉守法,营造公平竞争环境,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会议提出,要坚持依法监管,法律法规规章没有规定的,一律不得擅自开展检查。各市场监管部门要公布抽查事项目录,逐项明确抽查依据、主体、内容等。重点抽查风险较高、投诉举报多、列入经营异常名录或有严重违法记录的市场主体。
 
中央党校教授周天勇指出,市场监管也要依法进行。当前,创新创业大潮涌动,互联网技术发展,在市场上催生了很多以前没有的经营业态。这些创新型的企业,可能不适用以前的标准,如果检查太过随意,可能会扼杀新生事物。同时,现实中确实存在一些监管部门为了部门利益等目的,擅自开展检查,“找理由罚款”等问题,都需要依法开展监管。
 
他表示,公布抽查事项目录,就意味着要对政府权力进行“正面清单”管理。工商、质量监督、安全生产等各个监管部门都应该公布检查的事项目录,不能超出规定范围去执法。同时,要将检查依据,即为什么进行这项检查告知公众。而重点抽查的市场主体,就是要解决“检查谁”的问题,要着力避免有的企业污染严重、食品安全问题突出却缺乏有效监管,而有的企业合法经营,但执法人员为了吃拿卡要,显示权威,却经常检查的现象。
 
会议提出,要建立随机抽取被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检查人员的“双随机”机制,严格限制监管部门自由裁量权。
 
“这两个随机非常重要。”周天勇说,如果不实行随机检查,监管部门的工作人员长期盯住一个领域、一个单位,可能会与不合格企业形成“猫鼠共谋”的关系,形成如对非法排污企业罚款金额裁量自由度过高等问题。“双随机”机制的建立,对限制监管部门的自由裁量权会起到一定作用。
 
会议同时提出,要及时向社会公布抽查及处理结果,与社会信用体系相衔接,建立诚信档案、失信联合惩戒和黑名单制度。使广大市场主体不为“随意执法”所扰,不越雷池合法经营。
 
对此,专家表示当前我国的联合惩戒机制已经取得一些进展,但要尽快把各部门掌握的黑名单统一起来,建立“全国一张网”,做到将市场主体的各种失信行为汇总,统一公布,让失信者在乘飞机、出国、贷款、签订合同等具体方面受到限制,从而切实起到信用监管的作用。
 
来源:新华社
         
 
来源:中国政府网  作者: 高敬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学会  |   国家信访局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财政部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中国法院网  |   新华访谈网  |   国务院法制办  |   审计署  |   最高人民法院  |   中国法理网  |   司法部  |   公安部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新华网  |   刑事法律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