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紫暄:遏制为官不为需完善制度与严厉执行相结合

发布时间:2015-07-28      来源: 法治宣传网-感谢作者投稿    点击:

混日子、效率低、服务差、不认真履职……这些“为官不作为”的公职人员在福州受到严肃处理。截至目前,已有近百名不作为、慢作为的公职人员被效能告诫。(2014年11月6日 新浪网)
随着中央反腐工作及党风廉政建设的不断深入,机关干部不作为、乱作为现象已经有了明显的减少。和以前相比,上班期间办事也好找人了,办事人员的脸色好看了,办事效率也有了明显的提高,这些好现象值得赞扬。但是,随着公职人员隐形收入的锐减,一些人的内心变得极不适应,总以一种消极态度来面前工作上的事情,懒政不作为、敷衍应付的现象时有发生,极大的影响到了整个公职人员团体的形象。
虽然对于这些不作为现象,各地陆续出台了相关禁令,采取了有力措施,但从访查的情况来看,依然有人难以改掉这些不作为陋习,视禁令为儿戏,仍然在工作时间上网聊天、看影视、玩游戏、炒股、网购、打牌下棋等活动。这也充分说明了,缺少了严厉的监督与惩戒机制,禁令也难以发挥强大作用。只有进一步采取措施才能逐步压缩不作为现象的滋生空间,达到杜绝的目的。比如这次福州市出台了《关于深入治理“庸懒散拖”的意见》,将加强监督检查,严厉打击“庸懒散拖”现象,存在“为官不作为”问题且情节严重的公职人员,无论职务高低都将面临严肃追责。如果能够确保执行有力,必然能大大减少这些不作为现象的发生。
因此,治理这种懒庸散现象已迫在眉睫,从多角度入手建立预防长效机制。首先,要建立科学合理的选人用人机制,既能做到人尽其才,各司其职,又能做到“能者上、庸者下”,使官员“不愿庸”;同时,要有开放式、全方位的监督机制,使官员“不敢庸”;而且,要有依法治庸的问责约束机制,形成科学的绩效考核机制,使官员“不想庸”。只有从预防上出重拳下猛药,才能阻止不作为之风的进一步蔓延。
  铲除这种“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消极主义思想,关系着我国反腐倡廉工作的最终成败。因此必须加强对干部职工的教育管理,提高其执政为民的决心,时刻用党员干部的标准约束自己,克服不求工作上台阶,只求单位不出事的思想,努力进取,敢于创新,真正干出一个共产党员的本色来。
 
作者:紫暄
新闻链接:http://news.sina.com.cn/c/2014-11-06/102131103766.shtml
电话:15308300506
地址:四川绵阳市涪城区
邮编:621000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学会  |   国家信访局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财政部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中国法院网  |   新华访谈网  |   国务院法制办  |   审计署  |   最高人民法院  |   中国法理网  |   司法部  |   公安部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新华网  |   刑事法律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