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介兼职”与“红顶中介”何异?
发布时间:2015-09-11 来源: 法治宣传网-感谢作者投稿 点击:
次
北京已启动“红顶中介”摘帽行动,今后,审批部门所属事业单位、主管的社会组织及其举办的企业,不得开展与本部门行政审批相关的中介服务,需要开展的应转企改制或与主管部门脱钩。而政府机关工作人员一律不得在中介服务机构兼职(任职)。(9月9日《新京报》)
何谓“红顶中介”?顾名思义就是行政色彩浓厚,头顶“官帽子”。中介机构的“红顶戴”却成了中介现象横生的根源。长期以来,“红顶中介”饱受社会诟病。一则损害了其它企业利益,二则破坏正常市场竞争环境,三则挂着党政招牌“招摇撞骗”、大行不正之风、腐败勾当,败坏了党和政府形象,为群众深恶痛绝。
分析“红顶中介”乱象背后,实是权力任性的纵容、监督缺失的助长、暴利私欲的驱使。过去计划经济时代奉行“大政府主义”,党政机关事业单位承担了绝大部分社会公共服务职能,一些社会性的经济职能也由政府下属机构承担。一些党政机关为满足和维护自身利益,也举办了各类下属事业单位、企业。一方面“红顶中介”从人员、财物、编制、归属等关系上与党政机关密不可分,另一方面却常被监督机构忽略,成为腐败的“避风港”甚至“温床”。
今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清理规范国务院部门行政审批中介服务的通知》,是中央要求全面从严整治中介乱象的明令,为此,各地纷纷出台具体清理规范行政审批中介服务的举措,进一度明确权力清单和改革清单,明晰权责、明确权力边界。在《通知》诸多规定限制当中,不仅剑指中介服务与权力的利益链条,更明确公职人员不得在中介服务机构兼职,政府机关离退休人员在中介兼职(任职)的必须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且不得领取报酬。
然而公职人员在“中介兼职”与“红顶中介”何异?让“红顶中介”实现“去行政化”,本质就是让权力与中介服务彻底脱勾,斩断中介服务背后的利益链,根除中介服务乱象。其实还须警惕“红顶中介”出现变种,即公职人员在中介兼职(任职),因为这意味着中介的“行政色彩”并未彻底清除,本质上还是利用权力的影响力谋取不当利益。摘掉“官帽子”绝非一朝一夕之力可成,需要改革者以破釜沉舟的决心和壮士断腕的勇气,一方面要加速撤转行政审批中介服务机构,另一方面谨防公职人员在各类协会、企业兼职(任职)。
作者: 伍文胥
联系电话:
13458011077
地址:四川省三台县乐加乡人民政府
邮箱:
621114
邮编:
wugw5.ok@163.com
(责任编辑:郑源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