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量体裁衣”网约车岂能以“罚”代之

发布时间:2016-04-04      来源: 法治宣传网感谢作者投稿    点击:

3月30日,记者从上海市交通执法总队获悉,自2014年8月1日《上海市查处车辆非法客运若干规定》和《上海市查处车辆非法客运办法》实施以来,总队在加大非法客运日常执法监管力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源头监管,加强对召车信息服务商为不具备营运资格的驾驶员或者车辆提供召车信息服务等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通过开展上户检查、约谈企业负责人等方式,已累计对包括滴滴、优步、易到、神州在内的4家召车信息服务商开出5张罚单。(3月30日澎湃新闻)
近年,网络约车如“雨后春笋”般在各大城市异军突起,迅速抢占各地出租车市场,打得传统出租行业“措手不及”。网约车这个市场“供求调节”下的“新生儿”为何受到如此“热捧”?
网约车的“孕育而生”存在一定的必然性,传统出租车已经不能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网约车从现有的法律法规来看,被定义于非法运营。与传统的出租车相比具有其特有的优势,可根据出行人的需要,约定时间、地点、选择乘坐的车型,为你“私人订制”一套舒适的出行体验。换个角度来看,网约车大大缓解了出租车与出行者之间的“供求失衡”,节约了出行者的时间。从费用上来看,网约车的费用低于出租车且舒适度更好。
出租车市场的这块“奶酪”已被传统出租行业霸占了数十年,出租车行业的“管理混乱”、“不思进取”已成当下诟病,出租车行业存在坐地起价、随意拼车、不按表计价等乱象已严重影响出行体验。出租车存在高额的运营成本,为节约成本,实现效益最大化,行驶过程中的见缝插针、违规违章、开赌气车等现象屡见不鲜,让笔者很难将“出行”与“安全联系起来。网约车的出现搅活了出租车市场的这潭死水,市场只有在竞争中才会得到优化,这块“蛋糕”才会握在消费者的手里,谁能提供更优质贴心的服务,这块“蛋糕”便给谁,从侧面迫使传统出租车行业进行改革,岂非更好?
笔者认为对待网约车这种新生事物,我们绝不能止步不前、墨守成规。待网约车解决了司机资质、平台管理、约车服务规程等问题,“鹿死谁手”还真是一个未知数。网约车与出租车的并存已是大势所趋,“罚”只能治病于“表”而非“根”。我们需要给这种服务方式一个合法的出路,为其
打造“量体裁衣”的管理制度,让其在规范的环境下茁壮成长,更好的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
     【四川 王萱 0837-6222356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学会  |   国家信访局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财政部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中国法院网  |   新华访谈网  |   国务院法制办  |   审计署  |   最高人民法院  |   中国法理网  |   司法部  |   公安部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新华网  |   刑事法律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