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地方政府债务算不算“重大风险”?满篇的良心大实话,值得一读

发布时间:2017-08-08      来源: 公务员智库    点击:

 
 
詹国枢,男,1949年生于四川西昌,汉族,老三届高中生。1969年赴四川会东县下乡插队,后任县文化馆干部、副馆长。1974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8年至1982年在复旦大学新闻系学习。后到经济日报社工作,历任记者、主任、高级记者、编委委员、副总编辑。2006年到人民日报社工作,任人民日报社编委委员、海外版总编辑。现已退休。欢迎各位关注詹老的个人公众号:码字工匠老詹
 
本文由詹老原创,感谢詹老授予智库君本文的转载权。
 
 
 
前些日子,老詹写了篇《地方政府债务,理当计入考核》,有人看了说,老詹呀,这么敏感的话题,你也敢碰?
 
我说敏感什么嘛,是你老兄神经太敏感了吧?地方政府债务,各种文章在说,而且反复在说,难道独独老詹就不能说?
 
况且,就有几天之前,习近平在全国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有一重要讲话,谈到即将召开的十九大,并在谈到十九大后的工作部署时说“特别是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
 
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放在“三大攻坚战”之首,提到如此高度,各位说说,这问题难道能算是敏感话题,难道不应该好好说道说道吗?
 
地方政府债务,到了何种程度?据财政部披露:
 
——截至2015年底,江苏省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高达10954亿元,高居全国榜首,成为首个破万亿的省份!
 
——山东、浙江、广东、辽宁、贵州,债务水平已超过8000亿元。贵州和辽宁两省,债务率甚至已经超过180%!
 
——内蒙古、云南、浙江、湖南、陕西、福建等债务率紧随其后,超过了100%债务率“红线”!
 
如此现状,若不尽快改观,能不出现风险?
 
老詹关于“地方政府债务,理当计入考核”的建议,大多数读者表示认同。有读者进一步分析后提出了更加切实可行的建议。
 
曾在上海政府部门长期工作的朋友高建华留言说:地方债务问题,仅仅纳入考核是远远不够的,国家层面应当通过全国人大的立法机制,对地方政府的举债予以规范。一届政府的举债规模超过本届政府的尝还能力时,这个举债就不应该单方面让政府来决定,必须通过地方人大的批准。有了法律的规范,对违法举债的行为就必须进行追究,绝不能让极少数为了追求政绩而不顾子孙后代的官员为所欲为。
 
他还分析建议:脱离实际的举债,往往还与贪污腐败密切相关,必须严查严究。一个官员在任期内举债尚未还清且无可行的还债计划的,不得提拔或异地交流,就像法官判了错案要终身追究一样,对乱举债的政府官员,也必须建立终身追究机制,否则,难以刹住这股不负责任的歪风!
 
高建华的建议,颇有见地,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读后令人不胜感慨!说句实话,老詹自开公号以来,虽然粉丝并不算多,但是,文章一旦发表,皆有不少留言。而每天阅读、学习和回复这些留言,已成为日常生活一大乐趣。
 
地方政府债务为何居高不下?仔细分析,根本原因在政绩推动:地方政府大力举债,可以推动经济发展,GDP上去了,政绩出来了,官,自然就容易升上去了。至于债务有多大风险,今后还不还得起,到底由谁来还?那,俺可就管不着了!
 
如此体制之下,政府债务岂有不屡屡增高之理!
 
政府债务到底有多大风险?三年前,老詹曾专门撰文,作出分析,数字虽然有些过时,但道理是不会过时的。
 
 
地方政府债务真的“风险不大”吗
 
 
 
国家审计署关于政府债务的调查终于让一些专家学者松了口气,虽然债务总额已逾20万亿元(中央政府近10万亿元,地方政府近11万亿元),但此一数字,比起此前人们的预估,毕竟少了许多,而且,按照60%的国际通行负债率标准,我国仅达39.43%,差之尚远,所以,专家学者,一片“风险不大”之声。
 
果真如此吗?我看未必。笔者恰恰以为,从此番审计署的调查看,我国政府债务已然存在四大风险,倘不严加防范,总有一天会出问题的。
 
风险之一,增速太快。
 
政府债务总量虽然不大,但增速却呈愈来愈快之势。截至2013年6月底,省市县三级政府债务余额比2010年底增加了38679.54亿元,年均增长达19.97%!而我国GDP增速以年平均计,近些年已降至8%以下。简单一算,5年之后,全国GDP即使按8%增速可以增至70.74万亿元,政府债务亦将迅速增至49.76万亿元,负债率将高达70.34%,已大大高于60%的警戒线!
 
风险之二,举债过猛。
 
说到政府债务,各地参差不齐,少者固然无多少风险可言,多者则早已突破红线。截至2012年底,有3个省级、99个市级、195个县级、3465个乡镇政府债务率已高于100%!既然国际公认60%债务率已属红线,100%意味着什么呢?毫无疑问,“百分百”家族中肯定会出现因资不抵债而破产的若干个“底特律”,除非国家采取特殊措施,强制救“市”。
 
风险之三,政绩推动。
 
既然国家法律从未赋予地方政府举债权,为什么各级政府却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连年举债而不管不顾呢?原因很简单,债务多则项目多,项目多则GDP增长迅猛也。在以GDP论政绩的体制下,谁不愿意多拉些项目多借些货款尽快把GDP搞上去呢?至于借债有没有必要?还债有没有可能?这就不是本届政府考虑重点了。只要GDP上去了,政绩出来了,官员升迁了,即使留下问题,请问,与我何干,其奈我何?
 
风险之四,土地依赖。
 
政府拼命举债,到底拿啥来还?算来算去,政府手中最大一笔资产就是土地。一亩地从农民手中拿来,“成本”至多数万、数十万元而已,稍一转手即可卖到数百万甚至上千万元,“价值”飙升数倍甚至数十倍!如此超级划算的买卖,哪一级政府心里不是明镜似的?
 
刚看到一组数据,2013年,全国卖地前20名城市的土地总收入已经超过1.5万亿元,同比涨幅达63.69%!有的城市涨幅竟高达300%以上!土地依赖既助长了政府有恃无恐的借债心态,也推高了房价,坑苦了百姓,实在是现行体制非改不可的极大弊端!可以预料,一旦房市变化,再也无地可卖或者卖地利润骤降时,政府债务风险必定骤然凸显。
 
政府债务以上四大风险,从表象看,在其一与其二,然则根子却在其三与其四。倘不从改革现行体制入手,痛下狠手,彻底变革,“潜在风险”不用多久就会演变为“现实风险”,决策者切不可因某些专家“风险不大”的误判而掉以轻心!
 
(原文发表于2014年1月13日)


(责任编辑:总编办)

友情链接: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学会  |   国家信访局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财政部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中国法院网  |   新华访谈网  |   国务院法制办  |   审计署  |   最高人民法院  |   中国法理网  |   司法部  |   公安部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新华网  |   刑事法律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