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行政审批的“瘦身”之路

发布时间:2017-09-05      来源: 廉政瞭望    点击:

2006年的十六届六中全会要求“建设服务型政府,强化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服务型政府被写入执政党的指导性文件中。当年,成都市武侯区将各部门审批职能集中,在政务大厅统一设立窗口,接件办理行政审批事项。

 

但当时职能单位仅是入驻,政务大厅无法介入核心权力。一些窗口一年也办不了几件审批业务,跑腿盖章仍然存在,甚至因为互为前置条件,谁都不想盖第一个章。

改变源于改革,2年后,武侯区成立全国首家行政审批局,材料流转从部门间到了科室间,多年后,曾达到90个工作日的发改和规划项目审批流程,如今缩减到了3个工作日。当初从区里22个政府部门划转来的119个审批事项,现在只需要一枚行政审批局的“万能印章”。

在办事大厅里,记者采访了几名办事人,除个别窗口排队较长外,“方便”是一致结论。“从前说办事,总有求人的感觉,现在这里是个服务机构!”前来办理工商企业登记的李先生说。

 

 
 
 
新机构,新制度
 
 
 

 

改革路上,先行者总是备受关注。2008年以来,前来武侯区行政审批局考察的团队就没断过,政策法规科科长吴永贵曾一天接待过6批访客。考察者最关注的,就是制度建设。

武侯区行政审批局成立之初,将22个区级部门的审批事项和人员划转至该局统一管理。作为“专业人士”,区安监局的付东来到了新岗位,他曾负责危险化学品许可证审批,需要熟悉和掌握的法规仅18项,而现在作为经济类审批二科科长,这个数字几乎上千。

当初和付东一起调来的几名同事也直言忙不过来,以前工作内容相对单一,几年后都成了多面手。统一受理中心一名工作人员抱起一本由A3纸张装订而成的审批清单,这本5厘米厚的清单里,囊括经济类事项的所有办理须知,熟记里面的各种要求和数字是他们的基本功。

在同属成都的新津县,行政审批局副局长陈龙对下属有些“不厚道”,他要求审核工作人员把电话、QQ号、微信号公布,接受办事人咨询。更重要的是将其作为预审制度平台,办事人如拿不准,可直接传送材料给审核人员,随后的审批手续就可以一次性通过。

有时下属会抱怨,这不是自找麻烦吗?陈龙回应“这就是改革”,麻烦了自己,方便了群众。

 

成都新津县在南区产业园新设立了企业服务中心,实现审批“一站式办结”。

13个大事项,68个办事指南,每天近200家的企业设立登记……数字的背后是效率大幅提升,武侯区注册企业主体2010年左右每年有1万家,近年来都超过2万家。在办事大厅排号机上,刷身份证就可排队并记录办事信息,生成的条形码会记录每个步骤。“如企业设立登记,分为窗口受理、后台审查、后台核准、录入系统、制证发证,审批材料每到一个流程都要扫码,并且分段计时,全流程监控。”吴永贵介绍,工作人员发现不符合法律法规或不具备批准条件的申请事项时,必须第一时间处理,因为反馈情况、次数等都可在系统中公开查阅。

叫号机更新了号码,在窗口接件的高晶,抬头一看却是自己的分管领导想帮朋友插个队。“只有办件人本人排队才有效!”高晶拒绝了。事后每次提起,办公室里都笑声一片,“这样才公平”。

“以前在‘接、转、办’中,审批办件常在一两个经办人和科长之间流转,只有少数人知晓,分工不明确也影响工作效率。”付东说,集中审批导致的“物理聚合”极易产生“微腐败”审批。通过上半年改革,流转中心承担了各环节流通,件送往哪个人手里,由条形码随机发布命令。

 

 
 
 
合并项,零审批
 
 
 

 

2015年,新津县与武侯区一同担负起“国家级”改革探索重任,中央编办、国务院法制办在全国8个省、市开展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试点。同年3月,该县行政审批局挂牌成立。

有了行政审批局,最大的变化就是高效、集中。陈龙给记者举例,比如在旧模式下的审批过程中,很多需要现场踏勘的项目和重要环节,均涉及多个部门,多头、重复和随意踏勘时有发生,许多项目不能及时落地。

如今,大到投资立项、规划许可,小到工商登记的疑点,都由县行政审批局踏勘中心到现场查看,这使得社会投资项目(房地产)审批时间由300多个工作日缩减至最短40个。一次审批某农业项目时,资料显示没什么问题,但凭借多年乡镇工作经验,陈龙觉得有蹊跷,后经现场踏勘,发现该项目用地属农业用地,按规定不能搞非农业建设。

“工作效率提升能直接反映发展成果。”新津县委深改办常务副主任李文靖举例,如果两家存在竞争关系的企业同时申请项目,审批效率就成为企业生命,“别说半年,三五天也可能是决定性的。” 

从体制内辞职后,谢凤伟选择下海。他告诉记者,几年前从拿下地到厂房开建,最快也要半年,一个部门的审批手续就要一两个月。

而今年公司扩建项目赶上了新津县开展工业项目“零审批”试点,从立项到开工建设用了24个工作日。

按这一制度,谢凤伟开工前只需办理注册登记、企业项目备案、施工图审查以及环境影响评价4项审批(备案),其余30余项审批(备案)开工后逐步办理,且几乎与项目建设同步完成。面对订单,时间让他 “更有底气”。

“实施工业项目‘零审批’,采取先建后验,从源头将事前审批向过程服务、过程监管转变,突破了建设项目取得报规报建等系列手续后方可进场施工的规定。”陈龙说,当审批资源、权限过于集中,关键岗位自由裁量权大,监管难度和腐败几率也随之增加,制度倒逼管理者更加注重工业项目在建设中的施工质量、行为规范的监管和保障,也压缩了权力寻租空间。

2015年,新津县行政审批局被李克强总理批示:“对做法到位做法好的地方不仅要总结经验,也要予以鼓励。”2016年,新津县新登记内资市场主体同比增长57.1%。

 

 
 
 
法制不能滞后于改革
 
 
 

 

在职能与权力的重新分配下,也出现过不少困难。“夸张点说,这是夺权”,武侯区行政审批局刚成立那几年,付东想联系职能部门给业务人员培训,被以“没空”拒绝;有时审批过程中需向部门了解企业的经营资质,对方也说太忙了没时间。

“传统政务服务中心的组织结构呈二元特性,管理层和窗口服务层联系不紧密。”吴永贵介绍,这就使政务服务管理机构无法深度介入行政审批的体制性改革之中,甚至介入一些部门的一般性审批行为都困难。

但在实施行政审批权相对集中后,行政审批职能从各职能部门剥离,由行政审批局承担,各职能部门承担行政监管和服务职能,履职情况的督查职能由政府监察部门承担,催生出了审批与监管分离的行政审批管理模式。

而在新格局下,仍存在一些项目明放暗不放。吴永贵告诉记者,一些事项的受理权下放到行政审批局,可是审批权还在上级,受理后还是要转报,反而增加了程序,效率仍上不去。

更大的尴尬在法律支撑。“现在审批过程中执行的,都是相关部门的规章。” 吴永贵说,辖区企业拿证照到外地参加招投标,经常不被认可审批法律效力,只能再加盖相关部门的章。“改革,我们要做的还有很多。”

李文靖也认为,涉及到基层的改革更需要自上而下的法律法规建设,否则推进起来必然困难重重。

 

可喜的是,顶层设计正在努力,今年6月,李克强在“放管服”会议上强调,推进放管服改革要筑牢法治保障的基石,按照重大改革于法有据的要求,适应改革进程,加快推进相关法律法规的立改废释工作。今年年底前,各级政府要对行政法规、规章等规范性文件进行全面清理。

“简政放权的未来,或许是从正面清单到负面清单的转变。”李文靖告诉记者,对于各类行业、领域和事项,正面清单列明开放,负面清单则明确禁止,对企业和社会来说,前者遵循“法无规定皆禁止”,而后者奉行“法无禁止皆自由”。

 



(责任编辑:总编办)

友情链接: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学会  |   国家信访局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财政部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中国法院网  |   新华访谈网  |   国务院法制办  |   审计署  |   最高人民法院  |   中国法理网  |   司法部  |   公安部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新华网  |   刑事法律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