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政绩考核千万不能少了“法治GDP”

发布时间:2017-09-11      来源: 感谢作者赐稿    点击:


众所周知,GDP不仅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也是一名官员政绩考核的最重要标准。但是,经济领域的GDP指标,毕竟不能取代其他指标,如法治指标、民生指标、生态指标等等。在今天这样一个法治社会,如果我们仅用经济GDP来衡量一名官员的工作实绩肯定远远不够,衡量一个地区的发展水平也应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而法治恰恰是影响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因此,考核政府实绩,“法治GDP”这个指标必不可少。
其实,推行法治和发展经济一样,都需要来自政府的强大动力,包括“法治GDP”指标在内的较为全面的政绩考核评价体系,恰恰能够提供这样的动力,使我们的法治建设取得像经济建设一样的成就。因为将“法治GDP”指标纳入政绩考核评价体系,可以倒逼各级政府和官员强化法治观念和法治思维,使其意识到不能只唯经济发展马首是瞻;有了这道“紧箍咒”,牟利性执法、选择性执法、关系执法、人情执法、“钓鱼”执法就会失去市场;有了这根“指挥棒”,推行法治就会成为各级官员的理性选择,建成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也指日可待。
政府是否做到了依法行政,嘴上说了不算,必须要有科学明晰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来对照检查。一个具体而清晰的“法治GDP”指标考核机制,对于地方政府的法治建设将会形成有力的推动。然而传统的政府工作考核评价方式往往都是“上级考核下级”,这种内部考评因为没有公众的参与,使得考评权很容易沦为权力寻租的工具。因此,“法治GDP”考核必须跳出“自己人考核自己人”的程序窠臼,将考评机制向社会公众开放,引入社会评议制度,切实增强考核评价的客观性和准确性。身正不怕影子斜,如果政府对自己的法治建设工作充满自信,又何惧社会公众的考评?唯有如此,法治政府的考评结果才能得到最大多数的认同与尊重,从而真正发挥“法治GDP”指标体系在推进政府依法行政进程中的重要作用,进而为早日建成法治政府,实现全面依法治国贡献应有的力量。(文/许谨谦)


(责任编辑:总编办)

友情链接: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学会  |   国家信访局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财政部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中国法院网  |   新华访谈网  |   国务院法制办  |   审计署  |   最高人民法院  |   中国法理网  |   司法部  |   公安部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新华网  |   刑事法律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