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基层公务员为什么集体沉默?

发布时间:2017-09-22      来源: 公务员必读    点击:

来源:强国论坛
作者ID:zyh024149
 
 
和一位曾经在基层工作过的朋友交谈,让我深受刺激。
 
他曾经在街道工作过,负责过拆迁工作,也经常接待来街道的各类老百姓。现实的工作磨练了他,他现在已经是一位波澜不惊的“老人”了,虽然他还很年轻。
 
01.
 
他说,来街道找他们的人当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没有道理的人,好人一般是不会闲着没事干来街道找事的,即使你上门去找他们,他们也懒得开门。而往往是有一些不愿意工作,赌博,甚至吸毒的人会找上门来,很简单,他们要政府帮他们解决后顾之忧。要么给好的工作,要么直接给钱。不给?他可以拿一把刀在你们面前晃,甚至有的工作人员脸被他划伤了,但是又怎么样呢?他可以说他自己有精神病。领导是不希望你把事情闹大的,而你是不能反击的,因为你一反击,被媒体曝光之后的标题就是“某街道公务员打人”,结果就是你丢了工作,他顶多被你打一顿。大多数的时候,他们是选择忍声吞气。
 
02.
 
他说,有一次拆迁户过来,这家拆迁户面积是十几平方,把亲戚朋友的户口全迁了进去。一上来,他就淡定的说:怎么办?我家里这么困难,你怎么说也得给我补偿20套房吧。如果你是正常人,碰到这样故意挑衅的要求,也许你会揍他。但是拆迁办的公务员被训练成了不正常的人,他必须在无理面前说理,好声好气的拿出法律法规费半天时间跟他解释为什么不能拿到20套房,就像我们对着一个无赖解释为什么太阳不是方的一样。在一大帮子拆迁户面前,你是无法发火的,哪怕是对方再无理,嗓门再大,甚至动手给了你一巴掌,你也得忍着,你得把自己当成没有七情六欲的人。
 
03.
 
他说,有的人来办公室,可以不讲道理地对着你骂你祖宗十八代,你也必须拿出十九代让他继续骂。他们可以把你桌上的杯子摔碎,把玻璃打碎,把椅子桌子推翻,可以指着你的鼻子或者给你一巴掌,撕破你的衣服。你不可以跟他较真,至于反骂他或者反击他什么的,还是省省吧。你说你讲法治,被揍了一拳之后报警,警察会说:这属于你们人民内部矛盾,我们不管,除非你被他捅伤了或者捅死了,成为了刑事案件,我们会管。他骂你,无所谓的。你骂他,就成为了机关公务员辱骂老百姓。如果你很幸运,酿成了舆论事件,那么恭喜你,你可以卷着铺盖回家了。无论是媒体或者是单位领导,没有人会同情你的,人民的公仆怎么能跟群众计较呢?你这不是给领导找麻烦,丢单位的脸么?
 
04.
 
他说,曾经有一个人脚烂了,几次三番的来到街道要钱。街道给他救助,他拿着这些钱去赌博,就是不去医脚。很简单,这是他的砝码。每次到了街道,把那只烂脚架在办公桌上,你们看着办。
 
把上面的文字写下来,很是气馁,因为我写的根本没有当事人诉说的时候那么的生动和精彩,成了干巴巴的文字,变味了。就像好好的一件真相经过N个媒体传播之后被扭曲了180度一样。
 
 
 
很惭愧,到目前为止,我没在基层待过,也没有从事过信访等一线工作。因此当这位朋友以见怪不怪的语气跟我说他的见闻的时候,我的肺都快气炸了。我很难想象如果真让我亲身经历那些事情的话,我能忍几分钟。我跟他说,凭我的性格,我宁愿丢掉工作,也不能忍受那种无赖的人身侮辱。如果做一份工作连自己起码的人格尊严都没有,那工作还有什么意义?这位朋友很淡定的看着我说:我一开始也是你这种想法,慢慢你就会习惯和麻木的。这种事情在基层数不胜数,什么样的人都有,你生气生得过来吗?何况,就因为一个无赖的无赖举动,他无赖一身轻,你却丢了一份自己的工作,划得来吗?
 
当然,他也跟我说:这种人只是小部分,大部分老百姓还是讲道理的,他们来到街道确实是有困难或者是有合理的不满,你只要工作干好了,他们是会理解的。哪怕是当初冲动了错怪了你,事后他们也会道歉的。
 
社会上都说公务员怎么怎么坏,可是,我上面所讲诉的那些公务员所承受的憋屈和郁闷也同样存在,而且不少。
 
 
 
一直以来,公务员这个群体因为一些贪官的劣迹而承受着媒体和民众的骂声和侮辱,几乎成了过街老鼠。媒体动不动就将某件涉及到公务员的负面新闻关于公务员这个醒目的标题,甚至断章取义,扭曲事实,《XX报》曾经的一篇文章讲到公务员薪资的问题,很正常的探讨基层公务员薪资待遇的一篇文章,到了网络上,某网站便以“公务员10万年薪嫌少”这样恶意歪曲的标题,大部分网民当然不会点开里面的内容仔细看,他们所得到的信息是:可恶的蛀虫,连10万年薪都嫌少,还要加工资,腐败透顶了,黑了心了,看看我们每天累死累活的,有你们多吗?看看社会平均工资是多少,你们还嫌少吗?
 
这个例子只是冰山一角,在这个标题党的时代里,民众所看到的,并留下印象的,往往都是有关公务员的负面新闻,没有几个人知道真实的公务员工作是什么样子,没有人知道公务员其实很辛苦。在网络上,可能真正愿意去了解他们真实面貌的媒体并不多,而作为当事人的公务员群体,更是往往选择集体沉默,看不到他们的发声。那么,真实的公务员群体是真的有如大家所知道的那么光鲜吗?他们的心酸和憋屈又有谁知道?
 
至少我是在和这位朋友的闲聊中才得知一二的。
 
 
 
为什么会这样?
 
我们的宣传太无力了,这么多基层公务员鲜活的工作素材,却没有宣传出去。少有的关于公务员的先进典型,经过我们官方化的加工之后,很多鲜活的内容往往不见了,只剩下八股文一样的骨架,成为先进事迹报告会这样场合的稿子,让台下的人听得昏昏欲睡,更不用说吸引老百姓的注意了。
 
说白了,我们的宣传,需要的是“土话”,而不是“官话”,要有老百姓的语言去宣传,用宣传对象喜欢听的语言去宣传。我们曾经有过一本《城管来了》,这样成功的例子太少了。很多领导是不喜欢以这种方式吸引注意的,我不知道这本书的作者现在近况如何?有没有被领导批评?有没有被同事讽刺?
 
我们的宣传应该人性化,也应该鼓励公务员写出自己的真实故事,而不是让他们集体沉默。现在的舆论场基本上被市场化的媒体以负面新闻占领着,少数公务员的负面新闻占了新闻主流,而那么多无数的普通公务员却选择沉默,他们的辛酸和郁闷没有人知道,他们也不愿意或者不敢说出来。
 
改革开放之前,我们的宣传工作是很有效的,因为我们说的话都是老百姓喜欢听的话,而且那时候的老百姓也没有更多可以听得到的其他声音。如今世情已变,我们也应顺势而变,讲“土话”,不讲“官话”。而这些话,应该让无数普通的公务员来讲,他们才是公务员群体的真实反映,不要让他们沉默,白白被泼脏水。
 
 
编辑 | 「公务员必读」编辑部


(责任编辑:总编办)

友情链接: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学会  |   国家信访局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财政部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中国法院网  |   新华访谈网  |   国务院法制办  |   审计署  |   最高人民法院  |   中国法理网  |   司法部  |   公安部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新华网  |   刑事法律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