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一位县委书记的抱怨

发布时间:2018-08-08      来源: 《人民日报》    点击:

人民日报  
  工作还没开始,先开个会来动员一下;工作遇阻了,就开个会推进一下;工作结束了,还要通过会议来总结表彰一下。
 
  眼下,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繁重,面临不少新问题新矛盾,需要及时加以解决。尤其是基层,由于常面临一些棘手问题,特别渴望得到上级的帮助和指导。可是,经常听到机关干部抱怨工作太忙,时间不够用,“想深入基层也深入不下去”。时间到底去哪儿了呢?
 
1533596775216882.png
 
  原来,相当一部分时间被各种各样的会议占据了。某贫困县的县委书记抱怨,今年上半年才刚结束,自己就参加了上级召开的几十个会议,加上县里召开的各种会议,粗略算了算,平均下来几乎一半的时间在开会。“要么在开会,要么在去开会的路上”,结果很少有时间静下心来研究、分析问题。如此一来,工作被动应付,更鲜有时间督促检查抓落实。
 
  现实中,类似情况时有发生:大家都被“按”在会议室中,“窝”在里面动弹不得。本来,上级要求基层干部狠抓工作落实,蹲点一线去解决矛盾和问题,但基层干部却被上级召集的各种会议缠住了,没有时间沉下去。基层干部很期盼上级多下来调研指导,出出主意、想想办法、给点政策,可上级也被自己安排的过多会议拖住了,想下去也下不去。过多过滥、内容重复、形式大于内容的会议,占用了干部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基层工作的有序开展。
 
  开会是部署工作、解决问题的一种重要方式,尤其是中央召开的重大会议,省一级召开的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和重大决策部署的会议,必不可少。但对于市县及以下的基层单位和部门,就应把时间和精力用在狠抓落实上,而不能搞以会议来落实会议那一套。一些地方和单位开会过多过滥,源自一些人迷信会议的作用,在思想上把开会当作首选的工作方式,当作推动工作和抓落实的灵丹妙药。工作还没开始,先开个会来动员一下;工作遇阻了,就开个会推进一下;工作结束了,还要通过会议来总结表彰一下。此外,还有一个原因值得关注,即一些领导干部以开会来敷衍塞责:你说我不重视,我的会开得比谁都及时,讲得比谁都重要;你说我抓得不紧,我的会比谁开得都多,讲得比谁都全面;你说我不负责任,我在会上要求都十分明确,会议记录详实且有据可查。说到底,这是形式主义作祟,也是懒政惰政、不作为的表现,危害不容小觑。
 
  那么,如何精简会议、提高实效呢?关键在于上级带头、各级“一把手”率先垂范,对要求召开的会议严格控制、科学规划,做到心中有数、心里有底。我们倡导会议开得少一些、短一些、精一些,多开一些更有准备、更能解决问题的会。除此之外,不妨变多开会为沉下去,将一些会议直接安排为基层调研、现场办公。开会本来就是要解决问题的,与其隔靴搔痒地开会,还不如一竿子插到底,直接到基层一线多开一些调度会、协调会、督导会,把工作直接拿到现场去布置。通过直接传达、面对面指导,有利于推动上级精神转化为基层行动,也必能有效减少会议。
 
  开会是一门学问。把该开的会议安排好、开好,不该开的、冗余的会议坚决精简,就能推动干部作风持续转变,进一步革除“表态多调门高、行动少落实差”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积弊。
 
来源: 《人民日报》2018年08月07日04版,原标题:《“多开会”莫如“沉下去”》,作者:吴樵人|综合:人民网(ID:people_rmw)
本期编辑:胡洪江、蒋川


(责任编辑:总编办)

友情链接: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学会  |   国家信访局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财政部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中国法院网  |   新华访谈网  |   国务院法制办  |   审计署  |   最高人民法院  |   中国法理网  |   司法部  |   公安部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新华网  |   刑事法律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