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乡镇干部26条建议!

发布时间:2018-08-11      来源: 基层干部参阅整理    点击:

 1. 杜绝借调!现在也不叫借调了,叫跟班学习。一次跟班半年,每半年打个报告,又跟班!有的人可以写二十份报告跟班十年。不要笑!不少呢! 有时候上级检查不让借调,查完那个人又走了。还有的借调在外单位还搞了负责的,更加不想回来。检查不出来,下面单位也没有办法,也要不到人,还有些根本没有去学习单位,在原单位领工资号称学习,实际在家里带孩子、做生意。

 

  2.对基层干部的关心要真关心,不能流于形式和表面。比如工会搞福利,不是只发个蛋糕、生日卡就完了,而是真的去关心基层干部家庭矛盾、老人照顾情况、子女入学入托情况、退役军转思想情况等。

  

  3.让多劳多得成为常态,特别是乡镇干部待遇,乡镇条件最差最苦,福利和地位最低,付出与得到不成正比是影响干部积极性的重大原因之一。

  

  4.我是一名基层扶贫干部,根据我一年来的观察,有车补的人基本不用下基层,即便下基层还照坐公车,而大部分在基层工作的人根本没有车补

 

  5.探望父母亲假由4年一次改为一年1-2次,每次一周。基层干部根据在基层工作的工龄给予不同疗养待遇。不能把疗养搞成简单的单位旅游,而应该让基层干部能与家人一起共享天伦之乐。

 

  6.严格将带薪休假、工会福利等相关文件落实到位,有文件支撑的福利补贴该发就发,不能将其与没有文件支撑的福利补贴和灰色收入混为一谈。

 

  7.我是一名脱贫攻坚一线战场的第一书记,上级出台了相关的干部激励机制,但很多流于形式,如获得优秀即可提升职务职级或者加工资。

 

  8.希望能够有工资正常增长机制,提高基层干部群众的待遇。

 

  9.基层干部,尤其年轻干部的心理疏导必须要重视了,政策和工作高压下,基层干部抱怨、抑郁、影响家庭不和谐等现象已经比较严重。建议可参照企业做法,在培训中增加心理疏导方面的课程。

 

 

  10.要加大从基层选拔使用干部的力度。在薪酬方面,要对长期坚持在基层第一线的干部予以重点倾斜,让基层干部“劳有所值”。

 

  11.激励干部干事创业,首先要为干部减压当前存在一种不好的现象,就是针对基层的检查考核过多,而且动不动就是一票否决,让基层干部疲于应付各种检查考核。为基层干部减压,才能让他们有精力去做改革创新的“急先锋”。 

 

  12.激励要从精神层面下功夫,要体现组织关心,定期对干部谈话,在基层工作,从上级传下来的只有任务,组织关心这一块严重缺失,我是一名大学生村官,我也为能参加到这场必将被载入历史的脱贫攻坚战而自豪,但是我的工作不稳定,镇上如果人手不够就把我借调走,从来没有体现组织关心,这点让人比较寒心。

 

  13.要保证制度执行的严肃性,不以单位领导的好恶或情感而选择性执行,制度不能成领导权力的“稻草人

 

  14.关于是否符合容错范围,不能光靠上级部门单方面下定论,应该上下结合,听一下基层老百姓的意见,要相信人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发扬好走群众路线的优良传统。

  

  15.用好民主生活会,干部能上能下应该有基层群众的发言权红脸出汗后继续我行我素的谁还给你提意见,几轮后脸皮变的越来越厚了。高质量的民主生活会很重要。

 

  16.容错纠错更不能简单停留在文件中,要有典型案例,可参考可借鉴。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方面失职追责问责有反面案例,容错纠错更需要正面典型教育激励,不然只能是空对空。

 

  17.打通公务员和事业单位提拔通道,不要设年龄限制,让真正能干出事业的人有上升通道,有政治前途。

 

  一是树立正确选人导向,基层是“大舞台”,不是“养老院”,真正把想干事创业、能吃苦耐劳的人选到基层,将乡镇招人权限下放至县一级,开展自主招聘,做到不唯“分”选人,省市县选人要求必须具备三年乡镇工作经验;二是用人唯才而不唯“编”,打破乡镇用人唯公务员这一做法,真正做到“五湖四海、任人唯贤”。

 

  18.个人以为,不是要建立激励机制,而是应建立主要领导干部选人用人不当责任倒查机制为什么有人敢用无德无能或无德有能者,因为没有一点风险。

 

  19.重点是,怎样分类考核?考核结果怎么作用?以前单位搞了一阵“三评三考”,上评下评同级评,效果很好,连续优秀几年必须提,后来换一评,效果也有,但明显在考核结果使用时,留下了很大操作空间。

 

 

  20.排名一定是目标和结果数据化的,有时间节点的,有具体事情的,可以衡量的。排名靠前的树榜样推广学习,排名在后的给出整改期限,KPI 指标化管理,让基层干部敢于签订责任状,敢挑担子,敢担责任,让基层干部对结果负责。中层组织要给支持给流程给渠道,对基层领导帮扶引导。

 

  21.更重要的是,对那些真干事能干事的干部适当启用破格提拔机制,甚至火线提拔,制定破格提拔的实施细则,让干部看到希望,这样,就把干事创业的氛围营造出来了!  

 

  22.建立科学的政绩观是关键。有认可,快马鞭!更重要的是,未被认可与关注,也能自觉奋斗,持续工作!

  

  23.其实,在基层的干部职工最怕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官员,要求搞变通,问题不上报,将检查摆在第一位,检查过后,一切照旧!

 

  24.上级一声下令,村级还没时间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就要报“好”的结果了。一个人的认识、群众的认识、做思想工作是需要一个时间过程的。并且还要留痕迹、留电话录音,应对“有作为”的考查。

 

  24.作为80后一员,非常荣幸经历了村、镇乡、市、省的工作经历,目前在市一级埋头苦干。感到很多人把工作标准定位在领导满意而不是群众认可。因为普遍干部认为:群众认可是“众口难调”,难度颇大;领导满意是“一本万利”,容易达到。建议:持续发挥专职副书记抓党建作用,丰富考核手段,把为群众办实事的人选到业务岗上去。

 

  26.说实话,以前工作的时候白加黑,5加2都觉得挺开心,因为本身就是农民的儿子,做的都是实实在在的事。近些年工作越来越小心翼翼了,工作压力也越来越大:属地管理。这四个字包含的内容太丰富了,意味着所有的工作,只要上面开会发文布置了,乡镇干部就有责任。殊不知,经过这些年的改革优化,基层乡政府已经没有什么行政权力了,遇见急难险重等中心工作,我们只有做思想工作这一招,实在做不通的,可能就要被问责。

资料来源:学习小组,基层干部参阅整理



(责任编辑:总编办)

友情链接: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学会  |   国家信访局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财政部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中国法院网  |   新华访谈网  |   国务院法制办  |   审计署  |   最高人民法院  |   中国法理网  |   司法部  |   公安部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新华网  |   刑事法律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