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人民日报:基层有些形式主义,是上级的官僚主义“逼”出来的

发布时间:2018-11-21      来源: 人民日报    点击:

来源:人民日报,原题《实事求是方能力戒歪风》

精彩观点:

1、不坚持实事求是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本质。

2、基层有些形式主义是上级的官僚主义“逼”出来的。

3、什么都按以前的做法,那么就存在沦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可能。

4、官僚主义害死人、形式主义累死人。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当前工作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从近年来曝光的典型问题来看,有“开个长会研究一下怎么开短会的问题”“连发三份文件通知要求精简文件”的部门;有“学习借鉴”其他单位扶贫总结,标题、内容甚至数据都懒得改的单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现象林林总总,干部反映强烈,群众深恶痛绝。

“善除害者察其本,善理疾者绝其源。”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首先要认清其本质,深挖其根源。没有人天生是形式主义者、官僚主义者,但由于缺乏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既不敢理直气壮地坚持原则,又提不出切实可行的举措办法,事到临头,只好绕开矛盾和问题,将上级精神原封不动地照搬照抄,不管是否符合现实情况,也不管是否能解决实际问题。因此,不坚持实事求是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本质,也是其滋生的重要根源。

曾有基层干部举例:“某天晚上8点多来了上级电话,通知全县在第二天12点之前,摸清楚全县某某行业的生产情况。即使不睡觉、通宵达旦摸排,也不可能完成这个任务。但上级的指令就在那,到时间非得交差不可。”怎么办?只能堆材料、造数据应付了事。从某种意义讲,基层有些形式主义是上级的官僚主义“逼”出来的,但两者本质都是不能坚持实事求是。

破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法宝”就是坚持实事求是。我们的决策、做法是否正确,关键要看解决实际问题的效果。只有面对群众听真话找问题,深入基层察实情寻实策,我们作的决策、部署才会贴近实际,得到群众拥护,自然也就摒弃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诚然,现实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通常会摆出很多冠冕堂皇的理由,有时界限也不是那么明显,具有一定的迷惑性和隐蔽性,甄别起来有一定困难。但不管使上什么“障眼法”,只要用实事求是这把“尺子”去衡量,就能让各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现出“原形”。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四风”具有反复性、顽固性,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能毕其功于一役。如何常抓不懈?一方面要把自己摆进去。对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大家习惯于指向第三人称,似乎所有问题都是“他”的,“我”永远是旁观者甚至受害者,“手电筒”只照别人不照自己。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就是要把自己摆进去,敢于拿自己开刀,只有这样,病灶才能得以根治,滋生的土壤才能得以铲除。

另一方面要做到与时俱进。我们的许多决策、做法在一定时期可能符合实际、效果很好。但如果一成不变,什么都按以前的做法,那么就存在沦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可能。事物是不断发展的,实践也是不断进步的,如果不与时俱进,就不可能真正坚持实事求是,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错误也就在所难免了。

官僚主义害死人、形式主义累死人。每一名党员干部,无论职务高低,都应该从实际出发,坚持问题导向,用实事求是的态度克服形式主义的顽疾,以求真务实的面貌力戒官僚主义的风气。



(责任编辑:总编办)

友情链接: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学会  |   国家信访局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财政部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中国法院网  |   新华访谈网  |   国务院法制办  |   审计署  |   最高人民法院  |   中国法理网  |   司法部  |   公安部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新华网  |   刑事法律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