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法制日报评论:给“被现象”一条解决路径

发布时间:2020-06-11      来源: 法制日报    点击:

法制日报全媒体记者 秦平

 

 

      家在广西的苏女士丢失身份证后,与男友去民政局登记结婚时,却发现自己在河北省唐县“被结婚”后又“被离婚”。此后,她多次申请撤销记录无果,无奈之下,遂将唐县民政局诉至法院,但被法院以超出诉讼时效为由裁定不予受理。在被媒体报道后的第二天,苏女士通过广西当地民政部门查询,发现她被冒用身份产生的结婚登记记录和离婚登记记录均已被撤销。


  这是一起典型的通过舆论倒逼解决“被现象”的事件,虽然结局圆满,但其中的过程未免尴尬。苏女士在发现自己“被结婚”以后,试图通过各种手段来撤销结婚、离婚记录,这其中也包括我们极力推崇的法律手段,但都因为各种原因而没能如愿,倒是媒体的介入成了解决问题的一剂猛药,这无论如何都不是正常现象。


  这些年,因为当事人身份证丢失而导致的“被结婚”“被法人”事件频繁见诸媒体,以致都成了一种“被现象”。这些事件的一个共同特点是“被”容易而撤销难,当事人往往穷尽各种途径、耗费数年时间也难以撤销不属于自己的登记行为,最后陷入绝境。究竟为什么在被登记之后就不能撤销了?相信行政登记机关总会有自己的一套自洽理由,这些理由就像一道道不可逾越的铜墙铁壁,挡住了当事人寻求解决问题的出路。但是一旦媒体介入,引发舆论关注后,这些所谓的铜墙铁壁又会自动消失于无形,我们不知道这种“被现象”到底是不能解决,还是一些行政登记机关怠于去解决。


  事实上,作为身份证的主要管理部门,公安机关已注意到“被现象”问题,并正在研究通过技术升级弥补身份证使用过程中的漏洞,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通过技术手段一定能够解决身份证冒用、滥用的问题。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减少增量是解决问题的一个方面,消除存量同样重要。对已经存在的“被结婚”“被法人”情况当事人该如何去破解呢?事实上,从某种程度上讲,消除存量比减少增量更能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毕竟在这个问题上,当事人是没有错误的,由他们来承担行政登记机关的失误不公平。


  从这个角度讲,无论是行政登记机关,还是公安机关抑或是司法机关都有责任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方式给“被现象”一个解决的路径,不能让当事人陷入“死胡同”“死循环”,更不能让舆论倒逼成为常态。

 

 

来源:法制日报

编辑:席峰宇 常煜 张香平



(责任编辑:总编办)

友情链接: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学会  |   国家信访局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财政部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中国法院网  |   新华访谈网  |   国务院法制办  |   审计署  |   最高人民法院  |   中国法理网  |   司法部  |   公安部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新华网  |   刑事法律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