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动手了!机构改革 清理冗员先从这些人开始

发布时间:2023-03-31      来源: 八倍镜世界    点击:

 

大家好,我是镜哥。

 

继中央国家机关精简5%编制后,谁也没想到下一个改革对象就是“编外人员”。

 

3月20日,哈尔滨市公布了《市级机关事业单位编外用人清理规范工作方案》,方案表示要在6月底前将对市级机关、市属事业单位现有雇员、行业专职人员、工勤人员和单位自聘人员进行清理规范。

 

清理规范的目标是进一步规范用人行为、清退冗余人员、健全管理机制、强化制度管控,提升编外用人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管理水平。

 

哈尔滨的方案一经公布,舆论震荡,因为这是自中央国家机关决定精简5%编制后,影响力最大的一次与机构改革有关的工作。

 

这次哈尔滨清理规范编外人员的工作之所以如此受关注,并非只是出自一个副省级城市这么简单,而是它代表着一种导向,即类似目标人群的清理和精简,今后或许会在全国推开,而下一步就该轮到各省市体制内人员了。

 

图片

 

什么是编外人员?

 

编外人员是指机关、事业单位在机构编制管理机关核定的编制外自行聘用的工作人员。

 

简单来说就是体制内的非体制内人员,比如临时工、合同工、退休返聘人员,包括代课老师等。

 

编外人员大致有以下特点:

 

政治待遇上普遍缺乏晋升通道,基本上来的时候是什么身份,退休或解除雇佣关系后还是什么身份。

 

经济待遇远不及正式在编人员,除了基本的五险一金外,在编人员享有的各种工资外绩效、奖金基本和他们无关。

 

归宿感、荣誉感、安全感缺失,基本属于单位里的“二等公民”。

 

为什么会有编外人员?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政府深入社会和经济领域的程度越来越深,体制内各种必要和非必要工作愈加繁重,直接导致各部门人手严重不足,在此前提下编外人员应运而生。

 

编外人员是怎么进来的?

 

有考的,有招的,也有通过熟人关系进来的。

 

图片

 

划重点,为什么要清理编外人员?

 

当大量编外人员进入体制内后,看似极大缓解了部门工作压力,但事实并非如此。

 

首先,老话讲人多好办事,但在体制内这个大染缸里有些看似合理的逻辑也会走了样。当没身份、没待遇的编外人员进入体制内后,他们在承担了大量繁琐的工作后,却让原本从事这些工作的在编人员闲了起来。由此就产出了很多机关普遍存在的“人浮于事”“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闲散人员”。

 

其次,有很多编外人员并非通过考试或招聘进入体制内,而是靠各种或复杂或直接的关系进来的,这些“非正规”渠道进入各部门的编外人员,在没身份、没待遇、没前途的现实环境下,“一入职即养老”成了普遍现象。面对这种情况,单位也没有办法,一来不缺这一两个吃闲饭的,二来考虑到各种关系背景,也不便给予清退。

 

以上两点足以证明,编外人员的存在并未彻底解决体制内人员紧缺、工作繁重的问题,反而易滋生第三个问题,即“用人腐败”。这种腐败现象不仅打破了用人原则,同时也会因为关系户的进入,导致真正缺少人手的部门无法获得真正能干事、会干事的编外人员。

 

最后一点,这次机构改革的大前提是,中央和国家机关先从自己开始了,率先垂范给下面打了个样,可见是动了真格。在此情景下,各省市不得不做得更好,改革的更深入。

 

那么就先从编外人员开始吧,一来这个群体容易清理和规范,后顾之忧较少。二来也可以为下一步精简体制内人员积累经验教训。

 

其实哈尔滨并非中央国家机关精简人员编制后第一个宣布清理规范编外人员的,在此之前的2月份,安徽县级市桐城市即开始了类似工作。无独有偶,浙江衢州市、邵阳市大祥区等地均发布了清理、规范编外人员的方案。

 

图片

 

PS/

每一次机构改革必然要动多人之利益,甚至让一部分人丢了饭碗,兹事体大。在今后一段时期内,无论是编外人员还是体制内抱着“铁饭碗”的公家人,想必会有很多人惴惴不安,这是人之常情,也是每次改革都要有的阵痛,因此每个人都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

 

但无论怎样,不管是率先垂范的中央和国家机关精简人员编制,还是各省市紧随其后的清理规范编外人员,目标只有一个——走精兵之道,施减政之策,达复兴之梦想。

 

END



(责任编辑:总编办)

友情链接: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学会  |   国家信访局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财政部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中国法院网  |   新华访谈网  |   国务院法制办  |   审计署  |   最高人民法院  |   中国法理网  |   司法部  |   公安部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新华网  |   刑事法律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