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中科院法学所法理、宪法行政研究室简介

发布时间:2015-05-29      来源: 中科院法学所网    点击:

法理研究室


    主  任:胡水君
    副主任:贺海仁
    研究员:李步云 李  林 胡水君
    副研究员:贺海仁 黄金荣 冉井富
    法学理论学科博士生导师:李  林 刘作翔 吴玉章 夏 勇 信春鹰
    法学理论学科硕士生导师:胡水君 贺海仁 黄金荣 冉井富 谢海定 支振锋

    一九五八年,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法学研究所第一研究小组创设,是为法理学研究室的前身。一九七八年九月,作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最早的六个研究室之一,法理学研究室正式形成,当初的名称是国家与法的理论研究室,吴大英、李步云担任第一任正、副主任。
    成立以来,法理学研究室紧密联系实际,致力于法学基础理论研究,并适时开展了一系列具有广泛影响的理论研讨。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法理学研究室研究人员率先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法学研究》等报刊上发表关于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实行社会主义法治、人权和公民权利、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等重大问题的理论文章,引起了热烈的反响。改革开放以来,法理学研究室始终关注并着力研究我国民主和法制建设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在全国陆续开展的关于法的继承性、法的阶级性与社会性、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人治与法治、起草新宪法、法律体系和法学体系、立法理论、人权理论、依法治国、司法改革、WTO与中国法、反酷刑、法治与和谐社会等问题的讨论和研究中,发挥了组织或主导作用。在深入研究和广泛讨论基础上,法理学研究室发表和出版了一批在海内外受到好评的高质量论文和著作,其中,有些论著曾获得全国十三省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中国图书奖、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学术成果奖等奖项。这些论著,对于"文革"结束后恢复和推动我国的法理学研究,形成、更新和丰富我国的法理学学科体系,促进我国法理学研究水平整体提升,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同时,作为法学研究所的一个重要职能部门,法理学研究室根据需要组织其研究人员参与了党和国家某些重大决策的论证或文件起草工作,为党和国家提出了一些具有参考价值的政策建议。法理学研究室研究人员提出的将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写入宪法、参加世界人权大会、改进文化领域执法状况、改"法制国家"为"法治国家"等建议以及多次提出的关于修改宪法的意见,受到了重视和好评,有些建议被党和国家采纳。
    在长期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中,法理学研究室还锻炼和造就了一批具有重要影响的学术人才和政治人才。自成立以来,吴大英、王家福、李步云、刘瀚、陈春龙、周新铭、陈为典、信春鹰、刘兆兴、徐炳、陈世荣、李林、夏勇、张恒山、张志铭、吴玉章、刘作翔、蒋兆康、郑强、陈欣新、钱弘道、赵承寿、谢海定等相继在此工作。这些人员大多成为海内外知名学者,其中,有人曾获得"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等称号;有人曾担任中南海法制讲座、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讲座主讲人;有人曾入选全国"百千万人才工程",参加"全国中高级领导干部学法讲师团"、"百名法学家百场报告会"。还有人曾担任全国人大常委会专门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委员、民建中央常委、全国青联常委、中国法学会副会长、中国法学会法理学研究会会长等职务,也有数人后来走上了法学研究所所长、党委书记岗位以及其他领导岗位。
    在学科建设和学生培养方面,以法理学研究室为主要依托的法理学学科是全国最早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授权点之一,并于二○○三年九月纳入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学科建设工程,目前面向海内外招收博士生、硕士生、博士后研究人员和访问学者。截至二○○八年初,法理学学科共培养法学硕士生二十一名、法律硕士生十三名、博士生七十一名、博士后研究人员四十一名,接收访问学者六名。这些人员,有不少后来成为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教学和研究骨干,也有不少后来在全国人大常委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各级党政部门和司法系统担任要职。几十年来,法理学学科研究人员围绕一些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承担了多项国家级、院级等重大、重点课题,研究涉及民主和法制理论、人权和权利理论、法治理论、法律文化理论、法律与社会理论、法理学、立法学、比较法学、西方法哲学、法社会学、法解释学、法经济学、法律与政治哲学等诸多学术领域,从多个方面为中国法理学的丰富、深化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联系方式】
    通讯地址:北京东城区沙滩北街15号
    邮政编码:100720
    联系电话:010-64022186

    【人和历史】
    《民主法治评论》2012年第1卷出版
    信春鹰:我记忆中的法理室
    法理学研究室召开“法理学研究室五十年与中国法理学”座谈会
    追忆吴大英先生
    纪念刘瀚先生
    《刘瀚文集》序言
    李步云:"敢开第一腔"的法学家
    记陈春龙先生
    认认真真做事做人

    【年度报告】
    人文社会科学前沿扫描:法理学研究篇
    2007年法理学研究状况
    2006年法理学研究状况
    2005年法理学研究状况
    2004年法理学研究状况
    2003年法理学研究状况

    【主要论著】
    1、陈春龙、肖贤富等编著:《法律知识问答》,北京出版社,1979年(1984年第2版)。
    2、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资料室编(刘瀚主持):《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出版社,1981年。
    3、吴大英、任允正:《立法制度比较研究》,法律出版社,1981年。
    4、陈春龙、肖贤富编著:《法学通论》,吉林人民出版社,1981年(1985年第2版)。
    5、周新铭、李步云、王礼明:《学点宪法知识》,群众出版社,1982年。
    6、刘升平、周新铭、唐琮瑶编著:《法学概论》,甘肃人民出版社,1983年。
    7、吴大英、刘瀚、陈春龙、周新铭、信春鹰:《中国社会主义立法问题》,群众出版社,1984年。
    8、吴大英、李步云、刘瀚、周新铭、陈为典编著:《社会主义法制基础知识》,甘肃人民出版社,1984年。
    9、吴大英等著:《会议规则》,人民出版社,1984年。
    10、李步云:《新宪法简论》,法律出版社,1984年。
    11、李步云、刘瀚编著:《建设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红旗出版社,1984年。
    12、张友渔等著:《法学理论论文集》,群众出版社,1984年。
    13、吴大英、任允正:《比较立法学》,法律出版社,1985年。
    14、李步云:《法制·民主·自由》,四川人民出版社,1986年。
    15、李步云、徐炳:《权利与义务》,人民出版社,1986年。
    16、刘兆兴:《法律与道德》,吉林人民出版社,1986年。
    17、吴大英、沈宗灵主编:《中国社会主义法律基本理论》,法律出版社,1987年。
    18、吴大英、徐炳编著:《比较法基础知识》,法律出版社,1987年。
    19、刘瀚:《民主与专政》,法律出版社,1987年。
    20、刘翰等编著:《法学初步》,红旗出版社,1987年。
    21、吴大英:《法律基本理论》,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年。
    22、刘瀚、刘兆兴、刘翠霄编著:《法学基础理论研究指南》,天津教育出版社,1988年。
    23、陈春龙:《比较法中国分册》(法文),法国巴黎法律技术出版社,1988年(1993年第2版、1997年第3版)。
    24、李步云主编:《中国法学--过去、现在与未来》,南京大学出版社,1988年。
    25、张友渔主编,王叔文副主编,刘瀚、刘兆兴等参编:《中国法学四十年》,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
    26、吴大英、刘瀚主编:《政治体制改革与法制建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1年。
    27、李林:《立法机关比较研究》,人民日报出版社,1991年。
    28、吴大英、任允正、李林:《比较立法制度》,群众出版社,1992年。
    29、夏勇:《人权概念起源--权利的历史哲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2001年修订版)。
    30、刘瀚等著:《依法行政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3年。
    31、陈春龙:《民主政治与法治人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3年。
    32、李林:《法制的理念与行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3年。
    33、李步云等著:《中国人权建设》,四川人民出版社,1994年。
    34、刘瀚等主编:《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人民出版社,1994年。
    35、刘瀚:《法学与法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4年。
    36、刘升平、夏勇主编:《人权与世界》,人民法院出版社,1994年。
    37、李林主编:《当代人权理论与实践》,吉林大学出版社,1995年。
    38、夏勇等主编:《走向权利的时代--中国公民权利发展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5年(1999年修订版)。
    39、吴大英、沈蕴芳:《西方国家政府制度比较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6年。
    40、吴大英主编:《西方国家政治制度剖析》,经济管理出版社,1996年。
    41、刘翰、夏勇:《中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江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
    42、刘海年主编,李步云、李林副主编:《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中国法制出版社,1996年。
    43、信春鹰主编:《妇女与人权》,吉林大学出版社,1996年。
    44、李步云等主编:《中国立法的基本理论和制度》,中国法制出版社,1997年。
    45、李步云主编:《立法法研究》,湖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
    46、刘海年、刘瀚、李步云、李林主编:《依法治国与精神文明建设》,中国法制出版社,1997年。
    47、吴玉章:《论自由主义权利观》,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7年。
    48、刘瀚主编:《人民当家作主的法律保障》,法律出版社,1998年。
    49、李步云:《走向法治》,湖南人民出版社,1998年。
    50、李步云主编:《宪法比较研究》,法律出版社,1998年。
    51、张志铭:《法律解释操作分析》,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
    52、王家福、刘海年主编,李步云、夏勇等副主编:《中国人权百科全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年。
    53、吴大英、吕锡伟主编:《法规草案的设计与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1998年。
    54、刘海年、李林、张广兴主编:《依法治国与廉政建设》,中国法制出版社,1999年。
    55、刘海年、李林等主编:《人权与宪政》,中国法制出版社,1999年。
    56、刘海年、李林等主编:《人权与司法》,中国法制出版社,1999年。
    57、吴大英等著:《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
    58、李步云等主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通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
    59、信春鹰、李林主编:《依法治国与司法改革》,中国法制出版社,1999年。
    60、信春鹰:《中国的法律制度及其改革》,法律出版社,1999年。
    61、刘作翔:《法律文化理论》,商务印书馆,1999年。
    62、刘作翔:《迈向民主与法治的国度》,山东人民出版社,1999年。
    63、李步云主编:《法理学》,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年。
    64、李步云主编:《WTO与中国法制建设》,中国方正出版社,2001年。
    65、刘瀚主编:《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学习出版社,2001年。
    66、王家福、刘海年、李林主编:《人权与21世纪》,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年。
    67、刘海年、李林主编:《依法治国与法律体系建构》,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年。
    68、吴大英:《吴大英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
    69、李步云主编:《信息公开制度研究》,湖南大学出版社,2002年。
    70、李步云主编:《地方人大制度研究》,湖南大学出版社,2002年。
    71、陈春龙:《中国司法赔偿》,法律出版社,2002年。
    72、吴玉章:《法治的层次》,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
    73、李步云:《法理探索》,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
    74、刘瀚主编:《法治社会之形成与发展》,山东人民出版社,2003年。
    75、李林:《走向宪政的立法》,法律出版社,2003年。
    76、刘作翔:《法理学视野中的司法问题》,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
    77、张志铭:《法理思考的印迹》,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
    78、钱弘道:《经济分析法学》,法律出版社,2003年。
    79、钱弘道:《中国法学何处去》,法律出版社,2003年。
    80、钱弘道:《跨越法律和经济》,法律出版社,2003年。
    81、刘瀚:《刘瀚文选》,法律出版社,2004年。
    82、陈春龙:《陈春龙法学文选》,法律出版社,2004年。
    83、信春鹰等著:《车之两轮 鸟之两翼:改革发展中的经济与法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
    84、夏勇:《朝夕问道-政治法律学札》,上海三联书店,2004年。
    85、夏勇:《中国民权哲学》,三联书店,2004年。
    86、夏勇:《法治源流-东方与西方》,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
    87、夏勇:《依法治国-国家与社会》,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
    88、夏勇:《宪政建设-政权与人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
    89、吴玉章主编:《社会团体的法律问题》,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
    90、李步云主编:《人权法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91、刘瀚:《刘瀚文集》,上海辞书出版社,2005年。
    92、刘作翔主编:《法理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
    93、李林:《立法理论与制度》,中国法制出版社,2005年。
    94、李林:《法治与宪政的变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
    95、胡水君:《法律的政治分析》,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96、陈根发:《论日本法的精神》,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97、陈根发:《当代日本法学思潮与流派》,法律出版社,2006年。
    98、刘作翔主编:《多向度的法理学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99、高全喜:《法律秩序与自由正义--哈耶克的法律与宪政思想》(第2版),2006年。
    100、李步云:《法苑春秋》,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年。
    101、信春鹰主编:《全球化与多元法律文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
    102、李林主编:《依法治国与和谐社会建设》,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年。
    103、李林、王家福主编:《依法治国十年回顾与展望》,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年。
    104、高全喜:《我的轭--在政治与法律之间》,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年。
    105、高全喜主编:《西方法政哲学演讲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
    106、贺海仁:《谁是纠纷的最终裁判者--权利救济原理导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
    107、高全喜:《何种政治?谁之现代性?--现代性政治叙事的左右版本及中国语境》,新星出版社,2007年。
    108、李步云等著:《人权法的若干理论问题》,湖南人民出版社,2007年。
    109、冉井富等主编:《法社会学》,中央党校出版社,2007年。
    110、李林主编:《依法治国与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
    111、李林主编:《中国法学30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
    112、李林、胡水君编:《民主法治之道》,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
    113、李步云:《论法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
    114、李步云等编:《人权案例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
    115、刘作翔等著:《法治的路径——项目研究报告(2001-2006)》,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年。
    116、刘作翔:《我之法学观——刘作翔文章选》,湘潭大学出版社,2008年。
    117、贺海仁主编:《公益诉讼的新发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
    118、李林等:《依法治国与宪政建设》,人民出版社,2009年。
    119、李林主编:《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
    120、李林主编:《立法过程中的公共参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
    121、胡水君主编:《法理学的新发展:探寻中国的政道法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
    122、贺海仁:《无讼的世界——和解理性与新熟人社会》,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
    123、贺海仁:《我们都是少数人》,山东人民出版社,2009年。
    124、黄金荣:《司法保障人权的限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
    125、夏勇主编、胡水君副主编:《法理讲义——关于法律的道理与学问》(上下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
    126、李林:《走向人权的探索》,法律出版社,2010年。
    127、李林主编:《新中国法治建设与法学发展60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
    128、李林主编:《依法治国与法律体系形成》,中国法制出版社,2010年。
    129、李林主编:《中国法治建设六十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
    130、李林主编:《少数人的权利》(上下册),社科文献出版社,2010年。
    131、李步云:《我的治学为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
    132、李步云:《论人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
    133、吴玉章:《民间组织的法理思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
    134、冉井富等:《比较法的新发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
    135、李林主编:《法治新视界:比较法的分析》,社科文献出版社,2011年。
    136、胡水君:《法律与社会权力》,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1年。
    137、冉井富主编:《北京律师蓝皮书(2011年卷)》,社科文献出版社,2011年。
    138、黄金荣主编:《<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国内实施读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
    139、夏勇:《文明的治理:法治与中国政治文化变迁》,社科文献出版社,2012年。

    【主要译著】
    1、罗马什金、斯特罗果维奇、图曼诺夫主编:《国家和法的理论》,吴大英、王家福等译,法律出版社,1963年。
    2、莫基切夫主编:《政治学说史》,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编译室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9年。
    3、罗迪埃尔:《比较法概论》,陈春龙等译,法律出版社,1987年。
    4、哈特:《惩罚与责任》,张志铭等译,华夏出版社,1989年。
    5、尚邦:《法国诉讼制度的理论与实践》,陈春龙等译,中国检察出版社,1991年。
    6、伯尔曼:《法律与革命--西方法律传统的形成》,高鸿钧、张志铭、夏勇等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年。
    7、诺内特、塞尔兹尼克:《转变中的法律与社会》,张志铭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
    8、昂格尔:《现代社会中的法律》,吴玉章等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
    9、米尔恩:《人的权利与人的多样性--人权哲学》,夏勇、张志铭译,中国大百科出版社,1995年。
    10、汤普森编:《宪法的政治理论》,张志铭译,三联书店,1997年。
    11、亨金:《权利的时代》,信春鹰、吴玉章、李林译,知识出版社,1997年。
    12、波斯纳:《法律的经济分析》,蒋兆康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
    13、徳沃金:《认真对待权利》,信春鹰、吴玉章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年。
    14、伯顿:《法律与法律推理导论》,张志铭、解兴权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
    15、拉兹:《法律体系的概念》,吴玉章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003年。
    16、霍维茨:《伦法院对正义的追求》,信春鹰、张志铭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
    17、沃尔夫:《司法能动主义--自由的保障还是安全的威胁》,黄金荣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
    18、奥康纳:《法律的尊严:美国最高法院一位大法官的思考》,信春鹰等译,法律出版社,2006年。
    19、古特曼等:《结社:理论与实践》,三联书店,吴玉章等译,2006年。
    20、凯瑞斯编:《法律中的政治——一个进步性批评》,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信春鹰译,2008年。
    21、奥尔特曼:《批判法学——一个自由主义的批评》,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信春鹰译,2009年。宪法与行政法研究室


本室系法学研究所内主要承担宪法学和行政法学研究的专业机构。现有研究人员8人,其中研究员4人,副研究员3人,助理研究员1人。大多数研究人员拥有博士学位,并有在国外研究机构或大学长期学习或讲学的经历,与国外宪法行政法学界建立了广泛的学术联系。本室设有法学博士点1个(宪法学与行政法学专业),硕士点2个(宪法学、行政法学专业),其博士点是全国最早设立的法学博士点,新中国法学的创始人之一、著名法学家张友渔先生是该博士点的首位博士生导师。

本室研究人员队伍整齐、年龄结构合理,在诸多科研课题或方向上处于国内领先地位,是我国宪法行政法学界一个重要的学术研究中心。宪法学是本室传统的优势学科,对中国现行宪法的制定和实施做出了突出贡献。近些年来,宪法学主要研究内容涉及宪法学基础理论以及宪法实施监督、违宪审查、人权保障、中央与地方立法、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紧急状态、宗教信仰自由、宪政与全球化等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研究成果。

本室在行政法学领域拥有一批崭露头角的中青年行政法学者。近期的研究主要涉及法治政府建设、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行政许可、行政复议司法化、政府规制、政府信息公开、个人信息保护、电子政府法、突发事件应对、信息化法律体系建设等领域。尤其是近些年来,本研究室有关研究人员对信息法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国内外取得了较高的评价,并且积极参与我国信息法学研究会的工作,对于推动我国信息法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室研究人员先后参加现行宪法、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戒严法、行政诉讼法、行政复议法、国家赔偿法、行政处罚法、防震减灾法、行政许可法、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等上百部重要法律、法规的起草和立法咨询工作,出版了一批有重要学术影响的著作。


    主    任:李洪雷
    副 主 任:翟国强
    研 究 员(教  授):周汉华莫纪宏陈云生吴新平李洪雷
    副研究员(副教授):翟国强刘海波
    助理研究员(讲师):李  霞卢  超

    通讯地址:北京市东城区沙滩北街15号
    邮政编码:100720
    联系电话:010-64054333
    E-mail jihongmo@yahoo.com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学会  |   国家信访局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财政部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中国法院网  |   新华访谈网  |   国务院法制办  |   审计署  |   最高人民法院  |   中国法理网  |   司法部  |   公安部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新华网  |   刑事法律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