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为什么这么难治理?原中央党校教授分析得太到位

发布时间:2023-04-01      来源: 现代社会主义智库    点击:

 

 

 

 


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现象是一个非常奇怪、非常耐人寻味的现象。从其声誉来说,早已臭不可闻,老百姓讨厌、干部们批判、中央下令杜绝,可以说是全民共讨、全党共诛,但现实中却屡禁不绝。原因何在呢?要了解这一点,有必要对其形成和存在的根源作一番分析。
 

 

 
文章来源:《学习时报》
作者简介:袁筱林 四川省委组织部民族地区工作处处长;戴焰军 原中央党校党的建设教研部副主任、教授
 

 

 
 

提问:袁筱林 四川省委组织部民族地区工作处处长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也下了很大力气对这一顽瘴痼疾进行治理,虽然不断取得成效,但是现在基层依然反映比较多。请问,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为什么这么难治理?

解读:戴焰军 原中央党校党的建设教研部副主任、教授

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现象是一个非常奇怪、非常耐人寻味的现象。从其声誉来说,早已臭不可闻,老百姓讨厌、干部们批判、中央下令杜绝,可以说是全民共讨、全党共诛,但现实中却屡禁不绝。原因何在呢?要了解这一点,有必要对其形成和存在的根源作一番分析。

 

一、利益驱动原因

首先,它能规避责任。随着党内问责制度不断健全完善,对干部工作的责任追究也越来越严,这本来是促使干部强化责任心,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好的一种重要举措,但对于缺乏责任心和高高在上不愿做扎实细致工作的人要想规避责任,就不能不搬出形式主义,用会议落实会议,用文件落实文件,用形式和过程为自己规避责任进行铺垫。一旦遇到责任追究,似乎该布置的都布置了,该强调的都强调了,出问题也与自己无关。

其次,它能制造政绩。干部的政绩都应该是干出来的。但是,干出政绩要有个时间、有个过程,有些政绩需要长时间的积淀,短时间内是看不出来的。比如,优秀县委书记谷文昌当年在东山岛植树固沙,就是多年以后才有成效。可是,对于好大喜功、政绩观发生偏差的人,既不想下苦功夫干事,又想尽快出政绩,形式主义就会成为他们的选择。各种各样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路边工程便随之鹊起,劳民伤财,报道一大串功劳,留下一大堆烂账,人走茶凉。

再次,它能掩饰无能。在形式上做文章就是毛泽东所批评的,无实事求是之意,有哗众取宠之心。搞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的人,一般都是因为没有能力去解决实际问题,没有能力去推进实际的经济社会发展和进行改革创新,没有能力去实实在在为群众谋利益,但又不愿意老老实实地承认自己的无能、踏踏实实地在实践中增强本领,于是就玩花活,现实中我们有时便会看到这种干部,夸夸其谈,不着实际,久而久之,连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所干的事意义何在。

二、思想认识原因

一是把目的和手段割裂开来。只强调手段和过程而忽视目的。我们做一切工作,都有着明确的目标和目的。马克思把这一点作为人类建筑房子和蜜蜂筑蜂巢的本质区别。至于通过什么途径、用什么方法实现目的,是用船还是用桥来过河,要根据最优化原则来作出选择。搞形式主义的人只注重在手段上下功夫,在过程上下功夫。虽然,工作中手段花样翻新,层出不穷,但最终往往效果很差,达不到预期目的。

二是把形式和内容割裂开来。我们做任何工作,都必须有相应的形式,没有形式,内容就无从表现。但是,必须明确一定的形式都是为特定的内容服务的。形式主义的问题就出在忘记了内容本身的重要性,把形式当成了工作的重点甚至全部,结果常常是不但工作的内容得不到有效落实,还因为这种没有内容的空洞形式劳师动众而引起群众的不满,起到了反作用。

三是把上级和下级割裂开来。中国共产党除了人民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党的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人民根本利益。上和下本来是统一的,这种统一的基点就是人民根本利益。但搞形式主义的人往往把二者对立起来,所以也就会经常干一些自以为能让上面满意,结果却既损害了群众利益,又损害了上级形象和公信力的蠢事。

三、制度方面的原因

一是健全完善干部政绩考核评价制度和干部提拔任用制度。在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持续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作风保证的通知》中,明确指出了一种形式主义的表现,那就是“做自以为领导满意却让群众失望的蠢事”。那么那些长期工作在基层、离群众距离最近,应该最了解群众愿望和需求的干部,为什么还会做这种蠢事呢?这就需要我们在干部政绩的考核评价方面,在干部提拔任用的权重方面进一步完善,使干部工作中把对上负责和对下负责更好地统一起来。我们要进一步健全完善干部政绩的考核制度和干部提拔任用制度,也就是解决好制度导向问题。

二是健全完善工作检查、验收、督导、问责等方面的制度。目前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一个主要问题,就是没有实质性意义的检查、验收、督导、问责太多太滥,搞得基层不堪重负。解决这些问题,必须真正落实中央精神为基层减负,相关的检查、验收、督导、问责等方面的制度,就要进一步从实际出发健全完善,进一步增强精准度,真正发挥好这些制度的作用,把基层干部从各种无效劳作中解脱出来。

三是健全完善会议制度、学习制度。形式主义表现比较突出的一个方面就是文山会海。开会本来是我们解决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是非常必要的,像我们党历史上那些被载入史册的重要会议,对党的事业发展的意义都是难以估量的。但是,如果既没有明确的目的,也没有实质性内容,纯粹搞形式、走过场,为了开会而开会,那就成了一种资源浪费,成了形式主义。同样,学习也如此。我们党的一个传统优势就是注重学习。正因为注重学习,我们才在自己的历史发展中不断进步、不断取得新的成就。但是,这种学习必须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必须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学习。如果为了学习而学习,那就很容易产生形式主义。

四是健全完善各级相关部门的职能职责定位制度。之所以会有那么多重复繁多的、不必要的检查、验收、督导、巡查等问题出现,一个重要原因是相关部门和机构职能职责定位本身还不够清晰。首先,要根据实际工作需要精简机构,解决部门职能重叠的问题。其次,要进行科学的、严格的职能职责定位。防止机构内部职能职责错位,给下面造成负担。再次,要解决好在职能职责上无视制度规定,擅自越职越权现象,比如当前问责制度落实中出现的一些问责泛化现象,就是这样的问题。

五是健全完善文件发放、报表填写方面的制度。对形式主义,基层干部感觉最明显的一个问题就是处理不完的文件,填写不完的报表。发文件(这里的文件特指各级党组织和政府部门所下发的文件),是我们布置各种任务、落实各种规定、解决各种问题的一个有效方法,在现实工作中有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然而,正因为其重要,所以它也就是一项非常严肃的事。如果缺乏严格规范,则会形成文件旅行的局面,不但解决不了实际问题,还给基层带来大量处理各种文件的额外负担。

 
 



(责任编辑:总编办)

友情链接: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学会  |   国家信访局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财政部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中国法院网  |   新华访谈网  |   国务院法制办  |   审计署  |   最高人民法院  |   中国法理网  |   司法部  |   公安部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新华网  |   刑事法律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