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党和国家发展各方面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习近平同志在论述全面深化改革问题时,在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基本原则、主要任务及方法论等方面,继承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理论,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是新形势下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指南。
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是有历史必然性的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等多个场合,从历史必然性的高度论述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是总结国际共运历史经验教训得出的结论。习近平同志对社会主义五百年的历史进行了系统回顾和梳理,从而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进程,阐明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历史必然性。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现在已经经历了近五百年的历程,而真正大范围运用于实践则是开始于苏联时期。列宁逝世后,苏联形成了通常所说的苏联模式。该模式二战后又被当作唯一的社会主义模式推广到东欧及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尽管该模式在特定历史条件下曾发挥了一定历史作用,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该模式在许多方面,特别是在政治体制方面日益暴露出严重弊端,如领导干部终身制、脱离群众、官僚主义、缺乏民主与法治等等,这些弊端阻碍了经济社会的发展,使世界共产主义运动遭受了严重挫折。纵观社会主义历史进程,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形成良好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中国得益于没有完全照搬苏联模式,而是独立自主地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但中国的政治体制脱胎于苏联模式,与之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为提高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必须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改掉那些苏联模式弊端的残余。第二,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是反思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现实历程得出的结论。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帝制,建立了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但它没能给中国带来想象中的民主和善治。历史证明,资本主义制度并不能带给中国良好的治理。新中国的成立使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得以确立,为开辟国家治理的新道路打下了重要基础。社会主义根本政治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具有巨大的优越性,在这个制度不断完善的历史进程中,当代中国政治建设在实践中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这主要表现在民主法治建设迈出比较大的步伐,废除了干部终身制,尊重和保障人权有关条款写入宪法,基层民主不断发展,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国家法律体系基本形成,爱国统一战线巩固壮大等等。这些政治上的进步促进了经济的较快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但现有政治体制中仍存一系列缺陷,如民主机制不够健全,法治程度不高,官僚主义及腐败现象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等等。为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更加成熟而持久,就不能固步自封,要不断革除政治体制机制弊端。第三,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是为实现中国梦提供政治保障的需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习近平同志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论述,为全国人民形成共识,共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政治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社会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保障和促进作用。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与实现“中国梦”的要求相比,我国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方面还有许多亟待提高的地方,所以,必须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推进政治治理现代化,为实现中国梦提供政治保障。
二、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是有科学理论为指导的
理论是行动的指南, 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必须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习近平同志非常重视全面深化改革及政治体制改革的理论指导问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学习习近平同志的有关论述,首先,就要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思想引领作用。只有坚持科学理论的思想引领,才能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才能始终坚定理想信念,才能在纷繁复杂的形势下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推向前进。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实事求是为精髓的科学精神,这种精神是促使政治体制改革稳妥进行的魂魄。其次,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自信。深化政治体制改革从性质上看是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这一性质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对此要有原则、有定力。政治体制改革是有底线的,这就是既不能固化苏联模式,也绝不能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再次,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自信。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正确的道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如习近平同志所论述的“鞋子论”:“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合不合适,只有这个国家的人民才最有发言权。要从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世界观、价值观和政治观出发,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三、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是有总体目标的
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论述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习近平同志在全会上就总目标作了精辟的说明。从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出发就意味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推进国家政治治理体系和政治治理能力现代化。“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规定了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根本方向和政治制度模式选择,正如习近平同志所指出的,中国是一个大国,决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基本原则、根本方向是不能改的。“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则提出了要推进国家政治制度体系及执行政治制度体系能力的民主化、科学化和法治化。这意味着要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加快建设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要不断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能力,不断提高国家机构的履职能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经济社会文化事务、自身事务的能力。要争取到2020年,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政治制度体系,使政治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四、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是有根本原则的
习近平同志强调了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根本原则,就是“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这就要在深化政治体制改革中把握三个方面:其一,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前提,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核心力量,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是为了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否则依法治国就无法真正实现,人民当家做主就会落空。其二,保证人民群众当家做主是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也是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价值取向。其三,法治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将依法治国作为主题,强调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事关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依法治国不仅从法律上保证人民当家做主,而且也从法律上保证党的执政地位。除了坚持“三者相统一”根本原则外,还必须坚持一系列基本原则:政治体制改革是开放的,要积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政治体制改革要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提高,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政治体制改革要有利于国家领土的完整,有利于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总之,政治体制改革要有利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五、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是有明确任务的
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立足中国的基本国情,紧扣时代发展的脉搏,部署了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一是坚持和完善根本政治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就是必须以保证人民当家做主为根本,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更加注重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二是推进法治中国建设。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要更好把握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更好统筹社会力量、平衡社会利益、调节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使我国社会在深刻变革中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必须更好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维护宪法法律的最高权威,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三是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必须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服务型政府的涵义是指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政府。建设服务型政府要求政府的主要职能是为公民提供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实现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法治政府的涵义是指依法治理自身及社会的政府。法治政府意味着在政府工作中以遵守宪法和法律为根本原则,意味着在政府行为中必须严格依法行政。四是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习近平同志强调要以零容忍的态度惩治腐败,有腐必反、有贪必肃,坚持“老虎”和“苍蝇”一起打,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推进权力制约和协调机制建设科学化。五是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要紧紧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以反对“四风”为突破口,健全改进作风常态化制度,加快体制机制建设,从而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政治保证。
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福祉,牵一发而动全身,容不得半点闪失,必须坚持科学的方法论。习近平同志对包括政治体制改革在内的全面改革的方法论问题作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二是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促进。三是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统筹好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体制等其他方面改革的配合关系。四是深化政治体制改革要统筹好改革、发展与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坚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在社会稳定中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又通过深化政治体制改革促进社会稳定和发展,有步骤有秩序地深化改革。习近平同志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及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方法论的论述,充满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智慧。
六、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论述,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理论的继承与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论述,继承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第一,在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及重要性问题上,是从历史发展规律的高度去把握和论述的。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政治体制改革,邓小平同志就曾经说:“我们所有的改革最终能不能成功,还是决定于政治体制的改革。只搞经济体制改革,不搞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也搞不通,因为首先会遇到人的障碍。”习近平同志是从历史发展规律的高度,从社会主义五百年发展史的规律性上阐明这一个重大问题。他指出,历史、现实、未来是相通的,要把党的十八大确立的改革开放重大部署落实好,就要认真回顾和深入总结改革开放的历程,更加深刻地认识改革开放的历史必然性,更加自觉地把握改革开放的规律性,更加坚定地肩负起深化改革开放的重大责任。第二,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首次提出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命题。周恩来同志曾在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宣布了“四个现代化”目标,即工业、农业、国防和科技的现代化。习近平同志则进一步阐述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意义和基本内涵,这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尚属首次,是对如何治理社会主义社会作出的中国化、时代化的回答。习近平同志阐明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语境下“国家治理”的涵义,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国理政。国家治理体系主要是指国家的制度体系,国家治理能力主要是指运用制度及其体系治理国家的实际本领。第三,对发展完善政治制度提出了一些新思想。例如,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明确了协商民主制度建设的目标是“构建程序合理、环节完善的协商民主体系”,发展了政协制度的思想。第四,对政府职能提出了新看法。习近平同志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指出: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创新。创新不仅表现在第一次提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论断,而且表现在对政府职能作出了新表述。以前主要是强调政府的宏观调控、市场监管、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职能,现在不仅增加了“环境保护”的职能,而且明确区分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不同职能,提出要加强中央政府宏观调控的职能,加强地方政府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社会管理、环境保护等职能。第五,提出了“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新思想。改革开放以来,党逐步确立了依法治国的理念。在此基础上,习近平同志进一步提出“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并把法治中国的内涵概括为 “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十八届四中全会以“依法治国”作为主题,在我们党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第六,对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提出新论述。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反腐倡廉,当年毛泽东就曾与民主人士进行“如何跳出历史周期律”的讨论。习近平继承并发展了这一传统。提出了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让人民监督权力,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以制度建设为重点,推进反腐倡廉体制创新的新思路。
全国行政学院系统要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深化政治体制改革中发挥重要作用。行政学院是公务员教育培训的主渠道、公共行政理论和政府管理创新研究的重要基地和决策咨询的思想库。习近平同志高度重视行政学院工作,在视察国家行政学院时曾就加强行政学院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行政学院系统必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重要系列讲话精神,在包括政治体制改革在内的全面深化改革中作出应有的贡献。一是在公务员教育培训工作中,着力做好习近平同志系列讲话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工作,促进公务员学员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其精神实质,做到内化于心、外践于行,提升广大公务员的政治素质与能力。二是加强对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科学研究。行政学院系统有比较完备的政治类学科设置,有科研实力较雄厚的教员队伍,有与国内外同行广泛交流的有利条件,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与特色,形成一批有分量和高水平的研究成果。三是加强对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决策咨询工作。行政学院系统要针对行政体制及政治体制改革的热点难点和重点问题,以战略研究、政策研究、对策研究为主要内容,充分发挥思想库作用,为改革决策提供有力的咨询智力支撑。政治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这有助于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障和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