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高全喜:民初十年:错失的“白银时代”(下)

发布时间:2016-05-11      来源: 《中国经营报》[先锋话题]版    点击:

 民初十年:错失的“白银时代”(下)

高全喜
 
本文原载《中国经营报》2016年5月2日第E01版

在1916年的中国,君主立宪是不是一个真命题?复辟帝制是不是一个真命题?我认为它们都不是,那只是醉心君宪的杨度等人为袁世凯炮制出来的一个伪命题。

在当时的中国,落实民国宪法,即制宪与行宪,促进社会发展,才是时代的真命题,君主立宪那一页已经翻过去了。如果说在晚清新政筹备立宪的某些阶段,不排除有过实现君宪的可能性,此时此刻,它早就有违历史潮流了。

同样,那时候的“革命”,也不是辛亥年间的革命了,“革命”也成为一个伪命题。革命的使命本来完成了,不幸的是它又被唤醒,所开启的是另一个可怕的故事,我们本来不希望它发生。

中国的学术界尤其是历史学界往往认为,民初十年是辛亥革命的延续,但两者不能混为一谈。如果我们对此看不清楚,就很容易漠视那一段时间里,转型中的中国真正的历史任务何在。

违约复辟  乱臣贼子
    
1915年8月,以杨度为首的“筹安会六君子”(另五人为孙毓筠、李燮和、胡瑛、刘师培及严复)联名劝进,支持袁世凯称帝。同时内有交通系首脑梁士诒奔走呼应,外有美日两国宪法学家古德诺、有贺长雄等积极赞助。


问题是,杨度向袁世凯进呈《君宪救国论》时,他到底是真诚的幼稚,还是老谋深算的附和?难道他不明白,若实行君主立宪,袁世凯这样的政治强人,绝不会当“虚君”?既然袁不可能是“虚君”,所谓君宪的“宪”意义何在?宪制对“实君”又何来约束?任何制度的存废,都不能脱离实际的政治环境,清末的光绪、宣统二帝手中无权,或许还可以行君主立宪。有人会拿明治维新来跟袁世凯恢复帝制作对比,但日本天皇历来只是一个符号,不掌实权,而英国17世纪末的“光荣革命”,则是国外请回来的国王,也不是“实君”。

早在1907年(清光绪三十三年),杨度就在日本东京发表文章《金铁主义说》,称“所谓金者,黄金也,即金钱,即经济,欲以此来求得人民的生活富裕;铁者,即黑铁,即铁炮,即军事,欲以此来求得国家的力量强大”,也就是要通过君主立宪,实现国家强大的目标。

不过,有一个学理问题需要辨析:国家的强大,也分对内和对外。“金铁主义”追求的强国,是在国际层面上对付列强,君宪的“宪”是针对内政的,杨度似乎没有真正搞明白,这两者之间互相是存在张力的。一国政府对外部世界“强大”,与对治下的人民“强大”,意义怎么可能一样?英美政制的特点之一,就是对外强而对内弱。但杨度显然没看到这一点。


(责任编辑:admin)

友情链接: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学会  |   国家信访局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财政部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中国法院网  |   新华访谈网  |   国务院法制办  |   审计署  |   最高人民法院  |   中国法理网  |   司法部  |   公安部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新华网  |   刑事法律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