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警惕国企事业单位“近亲繁殖”裙带关系

发布时间:2017-06-29      来源: 人民日报政文    点击:

人民日报政治文化部独家原创,转载请注明来自微信公号“人民日报政文”(ID:rmrbzhw)。版权保护,从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开始。

 
 

多年来,一些行业领域特别是国企事业单位“近亲繁殖”问题饱受诟病。去年中央巡视组反馈的情况中,可以看到:中国工商银行“近亲繁殖现象比较突出,总行管理的691名干部中,220名干部的配偶、子女共240人在系统内工作”;天津“市司法局200名局处级干部的440名亲属在本系统工作(含离退休人员)”……此外,巡视通报中,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国家烟草专卖局、中国太平保险集团、社科院等单位也不同程度存在着“近亲繁殖”问题。

 

虽说“举贤不避亲”,但大量领导干部的亲属在同一系统内工作,明显不是“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大量现实案例也表明,一些领导干部亲属的工作能力、工作态度并不符合“贤”的标准,更不满足岗位需要。在有的单位,个别人只有大专学历,却与硕士研究生干着同样的活,多数情况下自然是无法胜任工作;更有的仗着背景硬,整天吊儿郎当,连直管的领导都得忌惮三分……这些怪象在“近亲繁殖”的相关系统内,比比皆是。

 

“近亲繁殖”带来的危害,也早已不局限于国企事业单位招录员工时违规进人、破坏公平,它更直接催生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去年年底被撤职的中煤地质总局原党委书记侯慎建,曾安排多名亲属在系统内工作,其妻连续两次在下属单位违规提拔;该单位下属某局党委书记提拔自己的儿子,三个月内从副科级提拔到副处级……这样的案例多了,用人上的风气如何能好?

 

任人唯亲,公权“私有”,把单位变成“家天下”的做法,直接导致“劣币驱逐良币”,不少有能耐、会干事的人因前途渺茫而最终选择离开,也有一些人或是浑浑噩噩得过且过,或是开始“琢磨人”“找靠山”,极易造成“圈子文化”“山头主义”,败坏的是党风政风,损害的是单位形象。此外,因利益紧密相连且盘根错节的关系网,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一旦出现违纪违法行为,便容易形成窝案、串案,导致“链条式”腐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共产党人决不能搞封建社会那种“封妻荫子”“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腐败之道。仔细分析,在一些地方和单位,“近亲”之所以能够“繁殖”,根本原因在于领导干部的权力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制约,权力的“野蛮生长”甚至使个别地方、单位沦为少数人的“独立王国”。在这样封闭的环境里,各项程序和规则以各种形式被虚置,沦为公权私用的遮羞布。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根治“近亲繁殖”也绝非一朝一夕之功。除了加大对选人用人程序的规范和监督力度外,尤其应强化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权力的监督制约,防止“少数人选少数人”。去年底,中组部修订《党委(党组)讨论决定干部任免事项守则》,明确提出不准任人唯亲,不准突击提拔调整干部;不得以个别征求意见、领导圈阅等形式代替党委(党组)会集体讨论决定干部任免,党委(党组)主要负责人不得凌驾于组织之上。相信随着选人用人的“紧箍”越收越紧,“近亲繁殖”的土壤将得到有力铲除,唯才是举、任人唯贤的清风正气复又归来。



(责任编辑:ZIDONGGE)

友情链接: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学会  |   国家信访局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财政部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中国法院网  |   新华访谈网  |   国务院法制办  |   审计署  |   最高人民法院  |   中国法理网  |   司法部  |   公安部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新华网  |   刑事法律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