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连贪官都害怕的"潜规则"之谜

发布时间:2017-06-30      来源: 因为缘    点击:

 
 
晏子是战国时期齐国的重臣,一向以雄辩的口才、敏捷的思维而闻名。一次,齐王派晏子出使楚国。楚王很不友善,知道晏子将出使楚国,便趁机想羞辱齐国,于是,做好了对付晏子的准备。
 
待饮酒尽兴时,恰好有二小臣绑一人从殿前经过,经过楚王面前,楚王问道:“绑住的人怎么了?所犯何罪?”臣子答道:“是齐国人,所犯是盗窃之罪。”楚王看着晏子,说道:“难道齐人生性喜欢偷窃的吗?”
 
晏子离席而起,回答楚王:“晏婴听说,橘子生在淮南为橘,其味甜美,若生长在淮北就变成枳,酸小涩苦,其叶虽似,但果实味道却不相同。为何会如此呢?实是水土不同的缘故啊。如今人民生活在齐国不偷窃,来到楚国却偷窃,这难道是楚国的水土使他发生了变化吗?”
 
2000多年前的这个历史典故在突出了晏子雄辩的口才和敏捷的思维之外,还揭示了一个道理,即人文环境、自然环境对人的行为和植物特性的影响,其实这才是楚王无言以对的真正原因,而不仅仅是晏子的口才。
 
目前中国大陆各行业都存在着潜规则。潜规则是指没有正式规定,而在某些人群中被行为各方普遍遵守的隐含规则,如演艺界中的潜规则、官场提拔过程中的潜规则、消费行业中的潜规则等等。那么这个典故是否也揭示了目前中国大陆道德崩溃的人文环境就是造成连贪官都害怕的“潜规则”的原因呢?
 
忏悔的贪官
 
近年来,落马的各类大小贪官可谓数不胜数,其贪污腐败的手段花样翻新,从中也折射出中国大陆道德崩溃后的社会环境。
 
众多贪官在法庭上也呈现了一篇篇“义正词严”、空洞无物、套话连篇、滑稽可笑、如同其在位时假大空的政治报告一样的忏悔录。但在众多的贪官“忏悔录”中,都多多少少地透露出一种看似“无奈”的选择。这里仅摘取重庆晚报报导过的两个贪官的例子:
 
事例之一,原重庆市规划局原副局长梁晓琦受贿金额超过1589万元,于2008年底被一审判处死缓。他落马后表示“在房地产规划、开发领域中存在的‘潜规则’让我感到害怕”。
 
事例之二,先后担任重庆市房地产管理局副局长、重庆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副局长、重庆地产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的王斌则称:“一些房地产投资商有着一整套相当讲究的行贿手法:先是小额见面试探求助,事成后再加大筹码感谢;无事也保持小额相送,有事求助更方便;你怕收,他安慰你,甚至对天发誓,其实背后将账记得一清二楚;不收钱送物也行,只要你不推辞。方法种种,一般立场不坚定的人是很难抵挡的,我就是一个俘虏。”
 
隐藏于中国社会的贪官潜规则
 
此前媒体曾报导说,上文提到的贪官梁晓琦不仅在口头上对房地产领域的潜规则感到害怕,为摆脱这种恐慌,他甚至多次酝酿调离规划局副局长这一“肥缺”:“有人劝我留在规划局,不要脱离为官主战场。实际上,我心里非常惧怕留在那个岗位上。我很清楚按那种搞法早晚会出事。”
 
贪官惧怕房产潜规则,清醒地认识到“按那种搞法早晚会出事”,多次欲调离肥缺。连贪官都害怕的“潜规则”,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潜规则?这里边的水到底有多深?作为局外人,我们很难想像,只能从媒体的报导和平时的观察中“管中窥豹”。
 
另一个贪官王斌的忏悔,则是从一个侧面印证了梁晓琦的恐惧:一些房地产投资商有着一整套相当讲究的行贿手法,他们已经将行贿程式化、专业化甚至“科学化”了。
 
这种广泛分布的贪官潜规则实际上已经不仅仅限于房地产业,已经形成了一种连贪官都怕的整个社会环境,让置身其中的人很难“独善其身”。甚至,也确实有一些人贪腐是“身不由己”—在无孔不入的潜规则下,谁又能轻易脱身呢?劣币驱逐良币、贪官淘汰清官的荒诞剧,正在很多地方上演着。
  
贪官潜规则的社会基础
 
风靡中国大陆的一出电视连续剧《蜗居》让观众们,尤其女性观众对剧中的大贪官、市长秘书、包养情人的男主角宋思明几乎处于痴迷的程度,可以用好评如潮来评价,却似乎完全忘记了他是一个人人应该痛恨的、包养情人的大贪官。
 
宋思明呼风唤雨、手眼通天,无所不能,却只为心爱的女人;他出身贫寒然而通过个人奋斗走上高位的成功男人;他聪明睿智,洞悉世事,他做事谨慎低调,深沉冷静,运筹帷幄,作为市长秘书的他“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他学识广博,语出经典,令人顿生敬意和崇拜之情;他重感情,有担当,遇事从容淡定不逃避,无论对情人还是对妻儿都负责到底,在深知大难临头、自身不保时,他毅然为情人海藻留下了500万的生活费,后来又向他的美国朋友马克托付海藻和他们的孩子。虽然没有了爱情,但是对他的结发妻子,也并不是冷血冷心,在他的岳父病危时,他毫不犹豫、责无旁贷地承担起了自己作为一家之长的责任,安慰惊慌流泪的妻子……。
 
尽管这只是一个电视连续剧,但之所以能够引起社会的巨大反响,说明它反映了社会的现实,也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符合了大众的价值取向。也就是说,大多数观众认为,像宋思明这样的贪官是可以得到认可的,尽管是个贪官,但当贪官也是一种无奈。显然,这一是非判断标准完全不符合正常社会的价值观。在民主国家里,对于政府官员更是近于苛刻地要求最完美的道德形象。
 
在大众心目中,宋思明应该属于大智大勇的“好”贪官。当然,像宋思明这样的贪官如果处于一个正常的社会环境下,远离产生贪官潜规则的社会环境,也应该能够轻松地步入成功的社会名流之列。
 
如何打破潜规则
 
被称之为美国有史以来最缺乏文采的前美国总统布什曾向中国网民发表过一段十分精彩的讲话,“人类千万年的历史,最为珍贵的不是令人炫目的科技,不是浩瀚的大师们的经典著作,而是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实现了把他们关在笼子里的梦想。我现在就是站在笼子里向你们讲话。”
 


(责任编辑:ZIDONGGE)

友情链接: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学会  |   国家信访局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财政部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中国法院网  |   新华访谈网  |   国务院法制办  |   审计署  |   最高人民法院  |   中国法理网  |   司法部  |   公安部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新华网  |   刑事法律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