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为何关系网在县城最玩的开

发布时间:2017-07-02      来源: 体制内夜读    点击:

 
关系网是个啥东西
 

 

 

每个人都生活在关系网中,并不意味着每个人都知道:关系网为何物。关系网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呢?要真正给它下个准确的定义,委实有点难。我们不妨用下述四个比喻,来形容和描述,或许会让我们比较感性地感知:关系网的内涵与外延。

 

关系网是个隐蔽的“组织”
 

 

一个正式的社会“组织”,是由许多个人,经排列组合,形成一个可标识、有功能的统一体;它是公开的、显形的;它的典型特征——最低要有白纸黑字的明文章程,每个成员都要手持准入证书,加入这个组织,遵守这个组织的章程。

对照起来看,关系网也类似一个“组织”,好像也有它独特的标识、独特的功能,凝聚着一群“志趣”相同的人,形成一个可被观察甚至可被称呼的结构

但是,细致观察,关系网又不是一个正式“组织”,因为它没有正经八百的明文制度,更没有成员与非成员间的明确分界线,奉行的是不成文的规则,是关系网内模糊不清、心照不宣的“规矩”;你遵守这些“规矩”时你就在网内,你不遵守这些“规矩”时你就在网外,进出非常自由;即使同为某个关系网中的两个人之间,你守“规矩”时两人就有“关系”,你不守“规矩”时两人的“关系”随即解除。因此,关系网这个“组织”很隐蔽,也很松散。

 

关系网是人们生存不可或缺的“维生素”
 

 

人的生命如果没有维生素,就会自然消亡,人的生存如果离开关系网,也会无法维持。几乎没有人一生,完全不利用关系网,而生存下来的,差别只是依赖的程度不同

人与人之间是否是“关系”,自古以来就没有正式依据,既无法较真也无需钻牛角尖,也许这回是下回却不是。关系在不断演变,确认是否是“关系”,标准就是人情授受,人情在则关系在,人情亡则关系亡。

譬如说,一个人拎点礼物到对方家里,说:“哥们,有件事想请你帮帮忙。”那“哥们”若心口不一地用眼角余光斜瞄礼物,一边瞄一边客气问什么事,并假意推搡后就应承下来了,这就是关系。若对方没应承,还不问什么事就说:“请您回去吧!把东西一起拿走!”那就不是关系。

应承,等于确认人情交往的游戏规则;不应承,就是否决。人情很关键,是关系的内在标准。那人若说:“事情交给我了,下次不许带东西!”那就不仅确认关系,还说明关系特“铁”。每个人都有人情和人情往来,这人情就是关系网中的最重要“维生素”。

 

关系网是一个个社交“圈子”
 

 

虽然关系网隐蔽而松散、人人不可或缺,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随心所欲地想加入哪个关系网,就能加入得了的,尽管不需要写申请书,不需要履行审批手续。因为每个关系网聚集哪些人,大体上还是有其共同的志向、爱好、功利和习俗的,因而形成的关系网也就成了人们所说的一个个社交“圈子”。

圈子里也是有“秩序”的,往往依据名位、能力、资历、声望、人缘等等划分成核心层、紧密层、外围层,一层一层套下去,圈子里面套圈子。核心层通吃一切资源,紧密层左右逢源,外围层不过是看看热闹、帮帮忙帮帮闲而已。

诚然,所有圈子肯定是良莠不齐的。良性圈子是一种和谐的社会力量,能够帮助国家和政府解决许多难以解决,甚至解决不了可又需要解决的问题;而恶性圈子就像黑色江湖,是一种社会和谐的破坏力量。

但是,现实生活中的情况,要复杂得多,任何圈子任何关系网,都不可能如此良莠分明,即使是同一个圈子同一个关系网内的某个小单元,也常常会出现良莠不齐,甚至良莠交叉的情形。所以,许多人成也圈子,败也圈子;所以,关系网一直被人拿来随意臧否褒贬,却又一直无法给它定性。

 

关系网是一种权力“传 销”
 

 

当今的中国,离现代社会还有点远,还基本上是个乡村社会、熟人社会,政治权力在整个社会关系中,还处在最重要的位置。因此,关系网实质上就是“官”系网。在这样一个乡村社会、熟人社会,要建立、维护和发展好这个“官”系网,就要对权力进行有效的“传销”。

“传销”的最大特点就是“杀熟”,关系网之于权力,就是把权力最大限度地互相授受给“熟人”。这就是为什么在干部选拔中,时常会出现有“关系”的人,总是领先别人一步的原因;这也是为什么有人利用“关系”去“寻租”的原因。

这还是一般的乡镇基层官员,即使政绩突出、群众基础不错,也往往向上“走”的空间不大、发展前景有限的原因,一者他们离上一级上上级的权力中心偏远,“上边”没有认识以至赏识自己的“熟人”,二者即便有幸向上“走”了一步,也可能“水土不服”就此止步。

同时,这种权力“传销”还有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在乡村,大家都是熟人,有限的权力资源,再怎么巧妙“传销”,大家都会看得一清二楚,于是只好回到公平原则上来

而在大城市,“熟人”又太少,基本上是个生人社会了,你想把权力成功“传销”下去,许多环节都会“卡”住,而你要把这些关节打通,不仅难度太大,而且成本也太大,于是也只好基本上依法依规办事

而唯独在县城和一般的地级市,权力“传销”不仅有市场,而且成本相对较低。于是,从权力“传销”的角度看,关系网在各地域便大致有了这样的发育状态:中小城市盛行关系网,没有关系网几乎寸步难行;大城市伴行关系网,如果盛行负担不起;而乡村社会无需关系网,如果需要又都是关系网。

说过去说过来,我们仍然无法给关系网下一个定义,而实质上,关系网是不需要下定义的。那么,关系网这个东西到底是好是坏呢?

从上面的描述可以看出:当我们利用关系网,为我们的生产生活服务、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时候,关系网就是个好东西;当我们侧重于玩零和游戏的时候,关系网便是个坏东西;当我们既不玩零和游戏,也不伤害国家和社会肌体,只是依赖关系网,维护自身的生存和发展需要的时候,关系网则是个不好不坏的东西。

摘自:体制内夜读

 


(责任编辑:ZIDONGGE)

友情链接: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学会  |   国家信访局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财政部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中国法院网  |   新华访谈网  |   国务院法制办  |   审计署  |   最高人民法院  |   中国法理网  |   司法部  |   公安部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新华网  |   刑事法律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