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二孩”时代开启 女职工产检请假算病假?

发布时间:2017-07-03      来源: 人民日报    点击:

怀孕期间劳动权益如何保障是很多职场女性备加关注的问题。根据近期审理的案例,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法官提示,怀孕女职工产检请假不得视为病假,应按正常工资标准支付工资。

李女士是某公司前台,怀孕期间,李女士每月均会请一两天假到医院进行定期产前检查。李女士发现,自怀孕以来,每月工资比之前少百余元,查看工资条后得知单位将每月产检计为病假,按照病假工资发放。

李女士找公司领导反映后,被告知公司规章制度中就是这么规定的,一直按照此标准执行。于是,李女士通过诉讼程序,要求公司支付工资差额。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劳动争议庭法官董洪辰介绍,为保证孕妇和胎儿的健康,我国《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第六条第3款规定,怀孕女职工在劳动时间内进行产前检查,所需时间计入劳动时间。

董洪辰说,根据该条规定,女职工产检期间虽未向用人单位提供劳动,但用人单位应当按照正常工资标准向女职工发放产检期间的工资,不能按病假、事假、旷工处理。本案中,李女士进行产前检查是其正当权益,公司应按照正常工资标准向李女士支付工资,补足相应工资差额。

延伸阅读

原标题:全国29个省份延长产假 男方陪护假达15天至30天

全面两孩政策实施后,各地纷纷增加了生育奖励假或延长产假,以更好地保护大部分是高龄产妇的两孩妈妈的健康。休两次产假,领两份产假津贴,生育保险基金支付随之面临压力。专家认为,不能因此增加企业负担,否则可能加剧职场性别歧视,影响人们的生育意愿。

2017年进入全面两孩政策实施第二年,去年新增人口130多万,其中第二个孩子占了45%。生育老二,产假能跟生老大产假一样多吗?如果产假不够,势必影响大部分是高龄产妇的两孩妈妈的健康以及对孩子的照护,也会让其他想生的家庭产生顾虑。

各地产假普遍延长

按照国家卫计委关于《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监督检查工作情况的通报,全国已有29个省(区、市)修订地方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在《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的98天产假基础上,各地修订后的条例均增加了生育奖励假或延长产假,普遍达到138天至158天,并有男方陪护假或叫护理假,一般为15天至30天。

产假意在保护妇女生育权益,维护妇女的健康,保持女职工的劳动生产力,同时保证母乳喂养及照护婴幼儿的时间,有利于母婴健康。在我国,符合全面两孩政策的人群中2/3在35岁以上,第二孩产假的延长更有实际意义。南开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教授原新说,我国夫妇实际平均初育年龄达到25—27周岁,第二孩生育年龄普遍高龄,出生非健康婴儿的概率也在增大,不利于出生人口素质的改善。另一方面,大龄孕产妇怀孕和生产期间自身的健康风险增大,同时产后自我身体恢复的功能也在弱化,夫妻照顾孩子的体力和精力都在下降。他认为,产假少的省份延长产假,这一点挺好,有利于母婴健康,同时较好地兼顾家庭和事业。

《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要求,如果该规定中的产假没有落实,女职工可以依法投诉、举报、申诉,依法向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机构申请调解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女职工休产假 有产假工资可领

按照《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女职工产假期间的生育津贴,对已经参加生育保险的,按照用人单位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标准由生育保险基金支付;对未参加生育保险的,按照女职工产假前工资的标准由用人单位支付。”这个生育津贴其实就是产假工资。按规定生育保险制度覆盖范围包括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各类企业等单位。



(责任编辑:ZIDONGGE)

友情链接: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学会  |   国家信访局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财政部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中国法院网  |   新华访谈网  |   国务院法制办  |   审计署  |   最高人民法院  |   中国法理网  |   司法部  |   公安部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新华网  |   刑事法律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