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房的人也可划分为15个等级,你是哪个等级?
发布时间:2017-08-11 来源: 老凌微摘 点击:
次
仔细想一下周围,你会发现这个社会越来越“人以群分”,比如飞机有头等舱、经济舱,高铁有头等座、一等座、二等座,酒店也有商务套房、豪华大床房、普通标间等等,因为未来社会的分层会越来越严格。
而且在这的年代,无论你是什么职业,有多大贡献,道德如何,学历如何,一套房子就能决定你的阶层和地位。
真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水木然——推荐阅读
1、一套房子就能决定你的阶层
这个世界越来越残酷:一个人的金钱权利地位高,掩饰不了他道德层面的可悲与卑微。但是同样,一个人精神高尚清者自清,也无法掩盖他可能是个穷孩子的事实。
当“读书无用”的声音在底层日益高涨时,社会中上层却在教育上加大投入。大城市里的家长为了小孩进入好的学校,彻夜排队。
社会越发达,阶层越固化,想要向上流动越难。
BBC的一部纪录片《人生七年》选择了14个不同阶层的英国孩子,记录了他们的人生轨迹。从7岁开始,每七年记录一次,一直到他们的56岁。
这项历时49年的研究揭露了一个残酷的事实:穷人的孩子依然是穷人,富人的孩子依然是富人,阶层在代际间得到了传承。这就是我前面提到的,为什么一些地主阶级在一段时间内被打倒了,但是到了改革开放的时候,他们一定是最早富裕起来的一批人。
在一个百废待兴的社会,弯道超车,一夜暴富都成为可能,但社会一旦进入到发达又稳定的阶段,阶层的分化和固化将变得日趋明显,因为一切资源,包括话语权都被牢牢的控制在了这些人手里。如果不是在新媒体如此发达的今天,甘肃那个一家六命的事情,一定是悄无声息就过去了,不会被我们知道的。
哈佛公开课《公平的起点是什么》中指出:“即使是努力本身,很大程度上也依赖于幸运的家庭环境。”两位罗斯福总统都毕业于哈佛,“布什家族”四代都是耶鲁校友,小布什在竞选的时候甚至开玩笑说:“我继承了我父亲一半的朋友。”
对于中国来说,摆脱阶层的一大驱动力还来自房子。随着一线城市的房价的一路上扬,当房地产价格已经远超于年轻人收入水平的时候,一个现象开始冒头。这就是在一线城市年轻群体中,身份的变化开始出现了显著的分层,而这个分层直接来源于房地产。 一套房子,就能决定你的阶层
如果你没有买房,哪怕你工作不错,薪水不错,但是没有房子,你基本上一直处于底层。
如果有的话,你很容易就是中产阶级了,因为一套房就值几百上千万。很多人对我说,如果你在一线城市有一套房子,月供不是太多的话,找个年薪二十万左右的工作,就可以过得很舒服,因为各种配套都很完善,也更公开透明,你在内地是享受不到的。
举个例子,在2015年的3.30之前,一套300万的房子(首付100万多点,贷200万)现在的市值是650万以上。也是在3.30之前,投入近40万(贷80万),如今这套房的市值是220万以上。
一朋友2013年,买入福田一套50平的房子,当时不到100万(首付只要30万,贷60万),现在的市值是350万以上;以上都是身边80后刚需购入房价涨幅。
确实,房价也不会一直只涨不跌,长此以往泡沫也有一天会破灭。关键是你不知道什么时候破灭。
那些买房一族,除了本地人,其他基本都有着较高的学历,有着较为体面的工作,以及不错的家世,他们虽然不能够在北上广轻松的拥有房产,但是家庭的力量也能够付得起的首付。
虽然他们依然要背负着较高的房地产负担,每月收入大量贡献给了银行,虽然生活过的紧巴巴的,但房地产价格的快速上涨让他们产生了虚无的满足感,上涨的房价让他们感觉到:有房在手,心中不愁。
从而有了生活中消费的底气,或者至少有着安身立命之所,不用为租房来提心吊胆。他们是金字塔的中间阶层,生活压力虽然存在,终日忙于偿还几十年的房贷,生活相对拮据,好在也有属于自己名字的住房。
总有一天,深圳会彻底的划分为富人区和贫民区!久而久之,金字塔的几类人自然而然的形成了一种鄙视链,城市原居民鄙视新进入城市的居民,有房的人鄙视没有房的人。
但是如果房地产价格保持相对稳定,这种鄙视链只会在短期,或者少数时间存在,但是房地产价格的持续迅猛上涨,让这种鄙视链被空前加强。我们之间隔着一套房子,但这套房子,是几百万的距离。
要打破这种局面,你可以选择赌一把,比如我身边有朋友,自己只有十几万,但是买了一套三百多万的小房子,其他都是通过首付贷等方式借的钱,如果赌对了,过几个月出手就可以轻松赚几十上百万,抵其他人存几年,甚至十几年的现金总额。拿到第一桶金,胆子就更大了,自然可以继续去炒房,或者做别的事情。
淡然,除此之外,也还有机会打破社会阶层。BBC《人生七年》中的Nicolas,是一个农夫的儿子,他考上了牛津大学,然后成为了美国名校的教授,成功打破了阶层的天花板成功晋升精英。纪录片说,这个概率约为7%。
全球复杂网络研究权威、美国物理学会院士巴拉巴西在《爆发》一书中提到了这样一个观点:人类行为的93%是可以预测的,而剩下的那7%无法预测的人则改变了世界。
这些人能够超越自己的家庭、血缘、环境,他能够挣脱时代对他的束缚,让世界另眼相看,这一类人被称为英雄。
正在搬砖的你会是那7%吗,能成为英雄吗?我们无法抱怨,只能比那些生来就比我们更优越的人,更加努力,才有可能挤到上一阶层的社会里。
2、有房的人也可划分为15个等级
来源 | 家在(ID:jiazaisz)
作者 | ccch
本文的15个等级是约数,也可能更多,也可能少一点。
先介绍下大概的情况,为了避免对号入座,我就假定我文中的主角是来自中国中部某省(其实湖南还是湖北抑或河南差别真的没有那么悬殊)某普通的地级市下面的普通的一个县,县下面一个普通的乡,乡下面某个普通的村。
第一级村内建房
差不多就是这样的造型,平房相对已经少了很多。当然那些老旧的房屋还存在,已经很少了,都是留守老人居住,儿女一般已经在其他地方买房。
◆ 房屋造价: 15万
一般在10多万到20万,最近这1年钢筋水泥价格涨了不少,代价高了些,前几年修个平房一般10万左右可以搞定,当然也看区域和房屋的奢华程度,我就定成15万。
◆ 什么人在修建这种房子:
一般就是普通打工的,更常见的是夫妻两个都在打工,一年可以结余3万左右。那他们修建这样一座房子也需要5年以上收入。
假设这是一对25岁左右的小夫妻,小孩2岁。他们修建这个房子更可能是推倒了原址上的平房。因为这种家庭的男孩,如果以前没有房子,娶媳妇会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
而他推倒的这个房子可能是他的父亲当年辛苦10年赚钱所建。
◆ 总结:
20年来他们家就是在打工建房,继续打工然后推倒前面所建房屋,平房换楼房,然后继续去打工。
小孩是留守儿童,读书很可能也读不好,初中毕业可能也加入打工的队伍。
◆ 家庭比例:
这类家庭大概占据村里至少一半。
第二级村村通马路边建房
村村通的路一般都很狭窄(通常只有6米),但是村村通的路占据边一般都是村集体的地,不像原来村内,那是你家的宅基地。
所以能盖到村外马路边的还不是很容易。一般是村里有点面子的人,还有需要交一定的土地使用费。
◆ 房屋造价:20万
◆ 什么人在修建这种房子:
一般是村里的小包工头,村民小组的组长了,村里的会计了,村小学的老师了。
这类人群比例比较小,通常也是村民羡慕的对象里面最经常接触到的一个群体。
◆ 总结:
这类人的小孩一般会尽量读书,哪怕读个民办大学,当然不争气的孩子哪家都可能出现。
第三级乡里建房
直接建房到乡镇内的街道边基本没有可能性了,因为乡镇所在的村子以及周围临近的村子通常早就建得没地方了。
所以这种虽说的在乡里建房的,但是基本只是沿着通往乡镇的公路(如果是国道那就更高级一些)两边一直从乡镇往外辐射出去,建的越来越远。
这类房屋一般也不好做什么生意,一个显著的好处就是出行方便很多。还有一个更要紧的事情,是这类房屋更容易卖出去。
村里的房屋基本也就是本村的人会买,基本没有流动性。而乡镇公路边的房屋很明显整个乡镇的居民都可能成为潜在的买家(当然买不买是另外一个事情)。
◆ 房屋造价:35万
◆ 什么人在修建这种房子:
修的起这种房子的一般就是村里的佼佼者了,可能是村里做生意的,比如跑个运输,卖个蔬菜,村里开幼儿园的,村长、村卫生所的医生了。
这类家庭的小孩一般学历都都高中以上,通常不会再回村内了。
第四级县城买小产权房
小产权也分很多档次,最差的是一家一户建的,比如这家兄弟好几个,但混的都不行,就把宅基地一起给了开发商,开发商建个10层、8层的然后出售,底层的比如1-3层就给这家人,上面的人开发商就自己卖了。
再高级点的还有各种小企业建的,村里建的。
对于一般下乡的人家,能在县城买房子就很知足了,大多数并不太在意产权的问题(很多人认为这就跟村里买卖个房子一样)。
◆ 购房成本:20万
◆ 什么人在买这种房子:
一般购买这种房屋的通常是村内宅基地紧张的家庭,一般村里的外来户更容易出现,外来户本身宅基地紧张,加上村内的排挤。
当然也有其他感觉村里太偏僻的,乡镇又没地方建了,索性就县城买了,娶媳妇的时候讲起来也是县城有房子了。
假设一个3000人的行政村,一户平均5口人,也就是有600户,在县城买这种小产权的大概有30户。
第五级县城买商品房
一个城市人口10多万的小县城,虽然20分钟骑电动车可以城东跑到城西,但是和深圳几乎一模一样,也分郊区,中心区,也各种热点,也有县城的人眼里的豪宅。
◆ 购房成本:50万,一般县城的房价3千到4千多,但是面积都比较大。
◆ 什么人在买这种房子:
一般是读了个很普通的大学的,比如在深圳工资7k,而且这收入还是毕业2年之后的。这个待遇基本没有考虑在深圳买房子了。
最后买房子的往往还是在老家的县城。而且这种人会越来越多,因为在老家县城和他工作所在的城市之间往往有巨大的鸿沟。
村里的人会慢慢的都迁到县城,首先是偏远的村子就剩下个村名,然后是偏远的乡镇。
第六级地级市买房
比如湖南的在常德市内买房,比如湖北的在十堰市区买房,比如河南的在南阳市内买房等等吧
◆ 购房成本:65万
地级市和一线城市和小县城一样,一样是郊区,中心,高铁边什么的也是各种热点,如果你有机会进入这些地级市的论坛,你把地名替换下,基本和深圳房屋讨论的内容差不多。
假设普遍的房价是5000吧,购房开支65万。
◆ 什么人在买这种房子:
一般是村里在这些地方工作的,通常县城的人是不会去地级市买房的,除非县城距离地级市直线距离30km以内,太远了就不会。
第一,你不在那里工作;
第二,你的亲戚朋友,关系网也不在那里;
第三,也没有炒房的实力和魄力。
这类群体通常是村里早年考上大学然后分配到地级市的国企的,一般私企工资低,又不是铁饭碗,还是走的更远些,出来打工吧。
第七级打工所在地买房
我们老家的人一般说在那里打工,90年代流行去河北,之后就是去东莞(家里一般读作dongwan)。
或者直接就是说在广州打工,这个广州通常指的广东。比如在东莞的长安的某鞋厂,在虎门的新联开个卖个摊,或者在广州狮岭镇玩具厂打工。一般打工所在地都是相对发达的地区,特别是在沿海。
◆ 购房成本:80万
购房地区,可以是虎门镇的偏远的地方(当然黄河附近这个价格不行),或者在杭州的余杭区,甚至都直接到了嘉兴。或者是在广州的偏远地方,比如新塘(新塘也只能是老破旧)。
◆ 什么人在买这种房子:
如果打工的,通常是打工时间久了,成了管理层。要不就是有比较过硬的技术的。
当然做个小生意的也很多,比如黄河批发衣服,新联开个小家私厂,濮院卖个毛衣。
这个群体的人一般读书比较少些,因为读书少,就比较早的进入了社会,在社会摸爬滚打,混到这个地步已经很不容易。
假设一个600户的行政村,这种情况的一般就三五户,一般是村里所谓的成功人士。
第八级强三线以上工作所在地购房
我们就用东莞为例说明。
◆ 购房成本:150万
前面的人群通常的口头禅是:打工能打一辈子,等我老了…他们一直有个梦想,就是老了回老家开个店。从第八级开始,这群人基本上已经铁定了不会留在老家了,通常伴随着他们购房的还有户口的迁移。
◆ 什么人在买这种房子:
通常是村里考上重点大学的,出来混的工资也不错的。
假设他工作4年之后稳定了,开始合计房子的事情,工资那时候10k。150万的首付款也需要6、7年才能凑够,而且农村出身,混到能在东莞买一套150万房子的,通常都是他这个家族里的佼佼者,所以更多的时候是他接济别人。
当然有学历低的,摸爬滚打,比如开个规模可以的修车店,一年也可以净赚20多万。
这个群体往往有另外一个现象,就是他们的小孩一般会跟在他们身边读书,不在是留守儿童。
前面说的第七级的人,虽然收入也可以,但是因为学历比较低,对小孩的教育的认识可能还没有到位。
一个小孩在东莞读书,其实等于三个大人的开支,因为一个小孩差不多等于2个大人的开支,还要有个大人来照顾他,夫妻都是普工的家庭基本负担不起,老公工资10k,媳妇工资8k(当然也可能是反过来),然后购买150万的房子,也是压力很大。
但是这个群体从他们这代起,彻底洗脚上田,后辈几无可能再做农民。这类群体在村里个位数计算。
第九级深圳关外小产权
深圳的小产房和县城的基本上类似,最差的就是握手楼那种的农民房。这种从大芬到大浪,黄田到马田很多地方都有,然后就是村集体土地建的,再高就是街道办级别的。
◆ 购房成本:180万
◆ 典型坐标:沙井(沙井是小产权房的标杆)
◆ 什么人在买这种房子:
购买这种房子的存在2个极端。一种是村里以前混的不错的,然后他在县城有了房子,而购买深圳的商品房又不够,也就是说他充分知道小产房的问题,基本上图个舒服。够大的面积,不错的心里感受。
你可能疑问,买个小产权房有个毛线心里优越感。小产权房往往疯长在周围都是农民房的地方。这就跟芝麻地里长了几株玉米,老远都看到他们摇曳在闷热的夏风中。
另外一个极端就是真的买不起商品房了,年龄也大了,小孩可能都读初中了。这个时候他必须有个抉择。
家里老人不但不能给你照顾小孩了,他们还可能需要人照顾,所以就咬牙迁了户口,小孩就这边读书了。
这类群体通常是老大学生,来深圳多年,但是错过了很多次机会,当然也可能是老家的穷亲友的拖累。
第十级深圳关外商品房
这类商品房往往是在那种关外发展很弱的街道办。一个典型的指标是没有地铁,甚至是可以预期的未来也没有地铁,就算有也是距离超过2km以上。
◆ 购房成本:280万
◆ 什么人在买这种房子:
一般是来自乡里读书好的,做生意也不错的人。注意这个地方已经把范围扩大到了整个乡,因为村里可能一个人也没了。
读了重点大学,在深圳不错的公司上班,不说一定是bat加华为了,反正是比较牛的一些公司。一年可以结余20万,当然单打独斗这个结余压力大, 夫妻二人情况会好一点点。
那也需要他们五六年的时间来凑首付,而且凑首付的过程还不能在村里建房,县城买房,深圳买小产权房(小产权脱手比较困难),而他们能结余20万,肯定不是他一毕业就可以,一般也要毕业四五年以上。
而这类人同样很难得到家里的援助,通常他们更多的是援助家里,另外在存钱的这个过程,他们还可能伴随结婚、生小孩各种开支。
这类群体一个乡里面可能也就是几十号吧,假设一个乡30个行政村,有些村还零蛋。
这类群体经过15年左右时间读书,四五年时间的工作稳定,差不多他们用了20年,他们完成了一个事情。从整个中国的最底层到了深圳这个一线城市买的起商品房的人里面的最底层。一个底层到另外一个底层,只是中间耗费了一代人时间。
第十一级深圳关外沿地铁商品房
修一条地铁动辄上百亿,这不是修一条马路,更不是开通一趟公交线路,更重要的是修地铁的事还要中央最后拍板。当然地铁沿线的房子,地铁刚有个规划就开始炒了。
11级的人买到地铁沿线就跟第三级的人房子建在横跨乡镇的国道边一样的道理。一个显著的好处就是交通方便,因为很多人是在那些他们买不起房子的区域工作。
◆ 典型坐标:横岗、福永。
◆ 购房成本:380万
◆ 什么人在买这种房子:
这个价位,如果家里是最底层的农村的,已经很难企及。一个更可能的出现的情况是以前本身家就在乡镇,然后读书也不差,已经不准备再回去了,家里可能除了乡镇上的房产还在县城有买过房子。
然后卖掉县城的房子加上夫妻二人的积蓄凑了首付款。否则100多万的首付款,对于无期功强近之亲的家庭出身的已经是一个很难逾越的数字。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本帖的购房诉求主要是假设购房人是一位快30岁,大学毕业5年左右,职业稳定了,这是为了方便说明问题。
此类购房人群通常只是把这次置业看做的一个过渡,关外某些地方的房子虽然便宜,但是便宜的代价往往是你在日常生活里面不经意的就发现了和市内的差距。当然如果你一直在关外工作,一直租农民房,那这次置业会让你的幸福指数暴增。
第十二级关外核心区域购房
◆ 购房成本:600万
◆ 典型坐标: 北站附近、宝中。
当然这些地方也有价位更高的标杆房子,甚至豪宅。
为了避免广告嫌疑,我就不截图很容易辨识的楼盘了。
◆ 什么人在买这种房子:
这次就要把范围扩大到县城的级别了,乡镇范围就有点少了。600万的房子,200多万的首付款,就算你卖了县城的房子也还有巨大的缺口。所以这类人可能是如下家庭出身的小孩:
1.家里有好几辆大巴车(比如跑广州到老家的线路);
2.规模不小的建筑队的包工头;
3.县郊村里的村长,你懂的。
如果是典型农村出身的家庭的也有至少2个路线可能实现:
1.最近这几年网上做生意赚了一大笔,为啥特别说明是网上,因为投资比较少,这种穷人家庭出来的,没有太大的本钱给你投资;
2.买了公司的原始股,公司上市了翻了几十倍,这在前2年ipo还不严格的时候有一定的可行性。
你可能有疑问,我已经把整个购房的群体都扩大到了县城,那为啥并没有谈论县城本身的原住民家的孩子,特别是那些父辈是招人羡慕的职业的家庭的孩子,这个后面会单独分析,这牵扯到小县城的生态问题。
第十三级关内亚核心区购房
◆ 购房成本:780万
◆ 典型坐标:莲塘、西丽。
关内的地铁网络已经比较密布,学位和宜居的兼顾成了小夫妻床头永恒的话题。
◆ 什么人在买这种房子:
780万左右的房子,250万左右的首付款,这已经是一个巨大的数字。
50万收入的小夫妻,可能也需要8年凑首付款,这需要读书在整个县城都很牛的人,然后找到了高大上的公司,关键是另一半也要一样牛。这种比例已经很少很少。
更可能出现的情景展示:
1.自主创业,比如开了个培训班,老公教柴可夫斯基,媳妇教肚皮舞;
2.大公司上班的,家底比较殷实,可能是卖了家里的房子,亲戚转借外加搭上父母的养老钱,总算凑够了首付款。
首付款虽然凑够了,父母的养老钱也可以暂缓,但是生怕亲友哪家有个事情人急需钱,所以买房之后过的比较忐忑。
典型症状:媳妇的面膜也不敷了,老公的南都也不买了,吃个自助火锅也团下。
这类群体属于县城的佼佼者,整个县城估计也就几百人,甚至更少。
第十四级关内核心区域买房
◆ 购房成本:1000万。
◆ 典型坐标:福田中心区,南山中心区。
当然这个价位也不能顶配,更别说豪宅。别忘记了我这整个文章表述的前提,中部某小县城某村普通的刚毕业五年左右的人。
◆ 什么人在买这种房子:
首次置业,1000万的房子,这依靠简单的给人打工几无实现可能性。
两个可能的情况:
1.开公司,几百人的公司,或者是人数少,但是技术含量高的,关键是不管哪类利润都要高。1000万的房子300多万的首付款,几万的月供,这需要彪悍且可以持续飙下去的收入。这类人通常是那种读书很不错,对资源的整合也很强的人,他们是一个县城的凤雏,人数凤毛麟角;
2.董大姐公司的格言——掌握核心技术。
这类人是他所处的行业的翘楚,掌握着他那个行业的核心技术,而且这技术还要有一定的防山寨能力。
更关键是他还要能推广。能转换他的技术,比如入技术股,比如给公司上课。这类人相对做生意的人更稀缺,因为对技术钻研,又有强悍的驾驭人际关系的能力,用极少的资金就可以攫取每年持续百万以上的收入,这在小县城已经屈指可数了。
第十五级村里建房
◆ 购房成本:几百万——
很多人认为十五级肯定是深圳的豪宅了,其实不一定,深圳的豪宅是有价的,而老家的别墅可能是上不封顶的。
你发现爬了14级最后回到了起点。只是你走的时候是带着几千元的盘缠,坐着k字头的硬座来到深圳的,回去的时候可能是开的大奔。
农村出身的人有根深蒂固的宗族观念,有一个躁动的田园梦。功成了还希望名就。于是开始主动被动的张罗家族重修族谱,也可能会给村里鳏寡孤独之人送一些钱财。
造价不太高的无锡西南头村周家。
造价非常高额的五指山朱家。
◆ 什么人在买这种房子:
这次就要把范围跨到整个地级市了,这些人是整个地级市的成功人士,做生意的可能已经上了胡润的榜单。做官可能已经官至布政使。
农村家庭的孩子,走到这步可能性非常非常低,比彩票中500万还低。而且整个过程还不能有任何闪失,不管做生意还是做官,你都没有资本闪失下。
当然毕业5年的人做到这个地步更无可能,退休前五年做到已经被整个县城反复传颂。
摘自:经营指数专刊
(责任编辑:总编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