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特权是全社会民众的公敌,反腐败,更要反特权

发布时间:2017-09-19      来源: 精英品读社    点击:

 

特权是什么?

从字面上解释,就是特殊的权利。

你要是相信现在那些马屁专家对特权二字的解释,那你就永远弄不懂,他们引经据典,雾罩云山,不把你弄晕,绝不罢休。

特权的本质特征及其简单明确。

譬如,我们十个人分钱,一共二百元,平均每人应分二十元,结果其中一人因为有权势,独得一百壹拾元而沾沾自喜;其他九人因无权无势,平均每人只分十元而敢怒不敢言。这个独得壹佰壹拾元人享有的权利,就是特权。

对社会财富分配,本质道理也一样,不过更复杂一些。

社会财富分配只要存在不公平,就必然是特权在作怪。为避免有人刻意搅混水,特别注明:此处所说的公平,是相对公平,不是绝对公平。

绝对公平不存在,这是常识。

如今社会财富的两极分化差别巨大,凸显分配不公,也暴露出特权阶级肆无忌惮的掠夺性。

为什么有些人能在短短几年,一二十年内可以暴富?为什么有些人在很短的时间内能拥有几十亿财产?为什么有些人能很快贪污亿万金钱?

这些贪污腐败,都是利用权力所致。权利能被利用,就是在运用权利公务上,被刻意设置有特殊权利。

特权最大的特征,是掌控权利的阶级,不允许民众监督。

民众失去监督政党、政府的权利后,原本可以公正行使的行政权、执法权、分配权这些公共权利,必然就转换成掌握权利者的私权。

即国家公器被私人或小集团占有、利用。

而国家公器,即公共权一旦被私人或小集团占有、利用,原本属于全民的公共权,必然会被剥夺,成为特权。

民众一旦失去对公权的监督权,就成为任由特权宰割和压榨的羔羊。

所以,特权是全社会民众的公敌。

道德、自律,对权利变质无能为力,只有制度约束,对此才起作用。

纪律,本质上就是自律。纪律处罚,其本质也是家法、私法。

民众对公权的监督权,必须是民主政治制度才能保证。

反腐败,更要反特权

相比腐败,特权危害更大。本质上,特权是“腐败”的一种形式,是一种公开、合法的“腐败”。特权不但耗费大量的公共资源和财富,而且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特权阶层。特权阶层为维护既得利益,会压制敢于挑战特权的人,并努力粉饰特权合法性,重构一个权力支配的意义世界。在这个世界,人们的成就,不取决于真实的创造和贡献,而取决于权力大小,以及由此享有的特权。


     为什么反腐败容易得人心,反特权却少有响应?因为,特权虽然也是权力的滥用,但是建立在某一社会普遍认同的标准之上,同时又披着合法的外衣,伪装十分巧妙,一般公众很难识别。更关键的是,腐败是个体独占行为,无法实现共享;而特权是阶层现象,只要获得一定权力的人都可以享受,因此更具有竞争性和开放性,而且人们也都期望有一天成为特权阶层,因此民众普遍对特权容忍度比较高。

 

       简言之,对于当权者而言,反腐败是割别人的肉,反特权是割自己的肉,前者不痛,相对容易,后者却难以下手,非常困难。

 

来自互联网  作者不详



(责任编辑:总编办)

友情链接: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学会  |   国家信访局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财政部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中国法院网  |   新华访谈网  |   国务院法制办  |   审计署  |   最高人民法院  |   中国法理网  |   司法部  |   公安部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新华网  |   刑事法律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