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一个村委会挂215块牌子,基层的“牌子”绝非多多益善

发布时间:2019-06-22      来源: 官场笔记    点击:

牌子越挂越多的根本原因还是政绩观出现了问题

记者来到盱眙县马坝镇黑泥村,如今村部窗明几净,曾经被各种牌子压得“喘不过气”,最多时,一个村委会要挂215块牌子。光是关工委就要在村里挂19块牌子,民政系统要挂52块牌子,只要上级要求,就要挂牌,墙上挂满,就挂在窗外,哪个部门检查,螺丝一拧就换成哪家牌子。

村委会挂牌子是一种“指示”“告知”,让群众知道这个单位,方便群众办事走对路、进对门。但是,不知从何时起,“挂牌子”在某些地方似乎成了一种风气,越挂越多,村委会干部没几个,牌子倒是一大堆,关工委就挂19块牌子,民政系统挂52块牌子,“牌子挂满墙”“牌子挂不下”,完全偏了离了挂牌子的初衷。

一个村委会咋都能够挂到215块牌子?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的牌子背后,是有的领导为了给手下的干部创造“位子”、戴上“帽子”,想方设法弄一些“牌子”挂上;是有的单位为了表示对上级某项工作的重视,认为有了“牌子”才好办事,上级领导检查也更“有面子”,于是,只要上级有要求,就对应着挂一块牌子;有的是为了应付检查,哪个部门来检查,螺丝一拧就换成哪家的牌子。由此可见,牌子越挂越多的根本原因还是政绩观出现了问题,是形式主义的表现。

现实中,一些单位为了让领导检查感觉“正规”“有仪式感”,总会想到挂一些牌子,然而,牌子过多,就会让群众看得眼花缭乱,摸不着门,更有可能造成机构混乱、职责不清,衔接难到位,让一些工作难落实。

一味挂牌子、“上墙”不“上心”,就成了一种形式主义。执行相关规定不仅要让牌子上墙,还要见阵地见人见机构,只有把工作做实,真正把事办到老百姓的心坎上,让群众认可了,才是干好工作的真谛。挂牌子不是小事,是为了方便群众办事,不可小视,必须高度重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牌子不可一挂了之,该不该挂牌子,要看群众办事是否需要,要遵规依矩、有章可循,不能随心所欲、想挂就挂,更不是“多多益善”。

实干兴邦,空谈误国。村委会是落实各项政策、抓实各项工作的前沿阵地。村委会的工作一切为了村民,为了一切村民,为了村民一切。村委工作点多面广,错综复杂,村委干部非常辛苦。上级部门一定要少一些检查,少为基层干部戴一些头衔,彻底铲除滋生挂牌子的土壤,把多余的牌子摘下来,让村委会回归窗明几净,造就一个轻松舒畅的干事氛围,才能让村委干部心无旁骛抓好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利国利民的大事、事实。



(责任编辑:总编办)

友情链接: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学会  |   国家信访局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财政部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中国法院网  |   新华访谈网  |   国务院法制办  |   审计署  |   最高人民法院  |   中国法理网  |   司法部  |   公安部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新华网  |   刑事法律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