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解决基层形式主义必须要向上层权力部门官僚主义“开刀”

发布时间:2020-04-26      来源: 正向    点击:

写于  2020-04-21 23:34

        (作者:正向)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持续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作风保证的通知》,强调要“加强源头治理和制度建设,进一步把广大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手脚从形式主义的束缚中解脱出来,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提供坚强作风保证。”那么,基层的形式主义的源头是什么?我们该如何来治理?班固在《白虎通·三教》中讲:“上为之,下效之。”《旧唐书·贾曾传》中也讲:“上行下效;淫俗将成;败国乱人;实由兹起。”例如,有的基层干部干事不实、作风飘忽、搞应付忽悠等,很多时候是不自觉的向上级部门和上级领导学的;有的基层干部对老百姓语气僵硬、爱理不理、推脱敷衍等,很多时候是他们的上级部门和上级领导就是这样对他们的;有的基层干部编造数据、乱填表格、抄袭总结等,很多时候是上级部门和上级领导就想要那个数据或者表格和总结太多他们实在“应接不暇”而为之。很多时候,我们看到基层形形色色的形式主义都是向上面“学”的和被上面“逼”的,甚至打着“讲政治”和与上级“保持一致”的旗号大行其道。
从本质上来讲,基层基层的形式主义的源头是上层的官僚主义,更准确的讲,是上层权力部门的官僚主义。例如,“两办”是“首脑”权力机关,文件都是从这里出的,又是服务领导的机关,个别两办的干部就自觉不自觉的把自己当成了“领导”,在给其他平级单位或下级部门打电话时,语气就非常“生硬强硬”,语言就多了很多“嗯嗯啊啊”;平级部门或下级部门寻求支持时,就非常不耐烦“我们不知道”“你们自己想办法”“叫你们一把手到我办公室来汇报”;凡事都要平级部门或下级部门“把文件送来”、“搞一个红头文件来汇报”、“一把手过来”;很多时候“两办”的普通干部或科长比省市领导的“排场气场”大多了,其实恰恰相反,越是大领导越是谦虚和蔼亲切,越是不讲和反对“排场气场”。但是,很多平级单位和下级单位怕得罪了领导“身边人”被说坏话和被“穿小鞋”,只能“敢怒不敢言”或“情绪发泄转移”,把情绪带到自己工作当中,影响工作质量、部门团结和党委政府整体工作效能;或者“上行下效”,自觉不自觉的将这种作风带到了基层,带到了与老百姓打交道中,直接影响干群关系、党委政府形象和党的执政能力。还如,组织部、纪委监委、宣传部等,这些掌握着“生杀大权”的权力部门,也不同程度的存在某些官僚主义的表现,但是其他干部、其他部门、下级部门和干部,也只能“忍气吞声”和“上行下效”,往往不敢提意见,也不愿提意见。
这些上级权力部门的官僚主义就从根本上导致了基层的形式主义的屡禁不绝,或者说变成了只禁基层形式主义“枝叶”,却不禁上层官僚主义的“根源”,其实这本身就是严重的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而且,这本身就是在解决基层的形式主义上“缘木求鱼”,基层的形式主义将永远无法根绝,而只会不断“变形变异”。因此,解决基层的形式主义根本在于必须要向上层权力部门官僚主义“真开刀”、“开大刀”,必须赋予下层给上层官僚主义“开刀”的权力、渠道和保障。




(责任编辑:总编办)

友情链接: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学会  |   国家信访局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财政部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中国法院网  |   新华访谈网  |   国务院法制办  |   审计署  |   最高人民法院  |   中国法理网  |   司法部  |   公安部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新华网  |   刑事法律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