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郭明勇,本法治宣传网副总编,法治研究员。 最近,关于“官德”考评的新招频出,能否规范官员的品行争论颇多。其实,纵观众多贪官的成长道路,一个不争的事实就是“官德”沦丧考而无济,多少贪官在频出的考评中不是优异突出? 贪是一种本能。人和动物都是如此,贪食之所需,性之所需,生存之所需,欲望之所需。“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古人的话无不透着深刻。但是共产党从建党伊始就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这就是共产党能够唤起和引领人民的关键所在,这就是人民能够紧密团结在共产党周围之所在。 诚然,市场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经济的繁荣,人民生活得到了明显的改善。然而,市场经济繁荣的同时,也带来了负面的效应,相当一部分官员在市场经济的诱惑下,思想和行为发生了转变和动摇,市场的诱惑和本能无不侵袭着他们的灵魂,想到光宗耀祖、想到为自己、为老婆、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物质条件,因为手中有了权力,面对诱惑不能不产生这种欲望。无欲则刚,有了这种欲望,官德的滑坡就成为一种必然。 中国有句古训,叫做“没有不透风的墙”,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有一定征兆,量变引起质变,然而,用道德制约权力是不现实的,就和市场经济一样,市长决定不了市场,市场可以衡量市长,权力的膨胀往往会加剧道德的沦丧,单靠考评、单靠制约、单靠某种新招是不能也不可能抑制住这种沦丧的,否则就没有贪官的贪得无厌了。 我们可以听到看到,在现实的官场上,虽然我党极力严惩贪官,但是利欲熏心使得官德俱丧、腐败现象依然不断。在官市上,买官卖官甚至可以明码标价了,一个好的局局长25万,一般的20万,副局长也要10万以上,这几乎是圈内皆知。官场的市价几乎都有明白人、或者经纪人,就连老百姓也知道现在办什么事情都需要钱。这种充斥铜臭的官场靠考评和道德来制约显得那么苍白无力。 表现在就业上,在就业市场竞争如此激烈的情况下,作为社会公权力的官员,他们将手中的权力作为自身的社会资源,官二代、富二代充斥了官场,这是一个十分危险的,极易导致恶性循环的信号。当然这种现象也十分自然,因为欲望做宠、市场经济的做宠,官德树立在经济官场之上,这样的官员思想动机和目的就没有放在为人民服务上,他们的投资官场就是为了擢取更大的利润,他们的思想基础已经建立在利益之上,何谈人民利益高于一切。 官,应该考,因为这是政绩的显示。但是官德不是可以考出来的,因为官德是无形的,是看不到摸不着的,是能够掩饰、甚至粉饰的东西,这不是几个新招就能解决的问题。我们可以看到的是,落马的大小官员中那个不是光环累累,那个坐在台上不是大喊清正廉洁啊,这种经过粉饰的道德谁能辨的清、说得透,有的甚至在落马后还依然口碑不错,他们在面对考核上成绩斐然,用考这种方式让自己秀起来,他们也确实在官位上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然而他们正是用这些所谓的贡献作为了自己道德沦丧的蒙羞布,成为飞黄腾达的资本,骗取了党和人民的信任。 而我们的用人机制上,缺乏应有的监督,监督偏软无力,正如人们所说的,上级监督太远,同级监督太软,下级监督太散,使得监督成为一种摆设,这也是贪官扶摇直上的主要原因。失去监督的权利就如同脱缰的野马,绝对的权力必然产生绝对的腐败,就如同没有阳光任何物质就会变质、就会产生腐败的温床一样,阳光是良好的防腐剂。让权利公开化、公示化、公众化,打造阳光政府,打造人民可以监督的政府,这才是制约矫正官德的良方,这才是公共权力的公共运用。要敢于接受监督,勇于面对监督,要充分发挥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的作用,这两项监督是打造阳光政府必不可少的监督,失去这两项中任何一项监督,都会使得监督成为空谈,让政府真正的阳光起来,这是人民赋予的权利交给人民监督,这是在顺理成章不过的事情了。 官德,是阳光下晒出来的;清正廉洁,是监督出来的;官不是考出来的,应该是阳光中走出来的。 |